大家好,如果您还对舌图解析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舌图解析的知识,包括中医36种舌诊图解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老中医讲透舌诊之常见舌象图谱解说(一)
1、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质、舌苔和舌下络脉的外观变化来判断 *** 的疾病状态,是中医学独特的一种诊断 *** 。舌是 *** 内部脏腑、阴阳、气血津液变化的一面镜子,当 *** 内在的动态平衡被 *** ,出现各种疾病症状时,舌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而通过对这些变化的观察和分析,就能为我们提供有力的疾病证据,所以,舌诊是中医诊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更是当下网诊比较普遍而脉诊缺失的现实下,唯一比较客观的中医特色诊法,舌诊的重要 *** 更加凸显,同时,舌诊比较直观,比较方便,大家学一点也可以随时观察舌体的变化有病早知道。
2、正常舌象的特征是淡红舌,薄白苔,舌中部和舌根部的舌苔略厚。即舌体荣润,舌色淡红,大小适中,舌体柔软,灵活自如;舌苔薄白均匀,苔质干湿适中,不粘不腻,揩之不去。
3、正常舌象说明胃气旺盛,气血津液充盈,脏腑功能正常。正常舌象受内外环境变化(以及年龄、 *** 别等因素)的影响,可产生生理 *** 的变异。
4、正常舌象一(舌象包括舌质的色泽、舌苔的薄厚及色泽)
5、从这个舌象照片来看,是一个小女孩子的舌象,大家可以看到舌体淡红色(正常的肉色)润泽,表面覆有薄白苔,属正常的舌象, *** 我们的气血充足,全身的血液、体液循环正常,大家平时拥有这样的舌象,即使临床表现有些症状,也属于小病,不用太担心,适当用 *** 物调理就可以,应当明白 *** 是有强大的自我康复能力的。
6、正常舌象二(青中年男 *** 有这样的舌象就已经很不错了)
7、从这个舌象照片来看,是一个青年男 *** 的舌象,大家可以看到舌体淡红润泽,表面覆有薄白苔稍显点腻,舌边似略有齿痕,说明脾气稍虚有点湿气,他没有明显症状,当属正常范围的舌象,应注意饮食,可以适当多吃点健脾利湿的如山 *** 、莲子肉、薏米等 *** 食同源的食品;舌根部白苔略厚,反映下焦肠道存有糟粕,当属正常现象。
8、正常舌象三(青年女 *** 有这样的舌象就已经很不错了)
9、舌质的颜色略淡, *** 机体的热量下降(气微显不足),男为阳女为阴,女人天生阴盛而阳气相对不足,女 *** 又因为 *** 的关系,故常常稍显气血不足;舌体表面、尤其是后部有白苔(不是很厚), *** 她的小腹的热量已经下降,只是病很轻浅,虽然没有症状,此时更好也适当运用中 *** 调理一下。
10、(其实这三张舌图都有一个共同点缺点,口张得不够大,舌根暴露不够充分)
11、温馨提示:为了普及舌诊知识,使大家便于了解舌诊,认识舌诊,运用舌诊,有病早知道,我将陆续推出常见舌象图谱解析,敬请朋友们持续关注。
二、史上最全舌诊图谱!【珍藏版】
舌诊图谱全面解析:了解健康状况的关键
中医望舌,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舌,作为心脾胃的反射区,其形态、颜色和苔质变化反映着 *** 气血津液的状况。正常舌象呈淡红,苔薄白,如若异常,可能揭示出体内热盛、气血不足、阳气虚等深层次问题。
01.红点舌:内热过盛,心火、胃肠或肝胆火旺
02.裂纹舌:精血亏虚,可能伴随热盛伤津或阴虚
03.齿痕舌:阳气虚,脾肾功能不全
05.绛舌:热邪炽盛,可能为阴虚或胃肾阴虚
舌形和大小的变化揭示着不同体质问题,如胖大舌可能暗示内有虚寒,瘦红舌则 *** 体内营养缺乏。舌苔的厚度和颜色,如薄苔示病情浅,厚苔可能暗示肠胃积滞,而白苔则可能与湿浊痰饮有关。
掌握这些舌诊图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隐患。无论是气虚、阳虚、阴虚、痰湿还是湿热体质,都有相应的舌象特征,如气虚表现为舌淡胖嫩,阴虚可能呈现裂纹舌等。
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人群,通过观察舌头的变化,都可以初步判断自己的体质和健康状况。记住,健康就在你舌头上,只需仔细观察,就能找到线索。最后,别忘了定期检查,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三、五牛图解析评述
关于五牛图的诗句解析 1.唐代韩滉《五牛图》赏析(或评论)
2013年1月1日《国家人文历史》九大专家共同推出,唐·韩滉《五牛图》评为:九大镇国之宝。
韩滉《五牛图》,目前中国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别无其它衬景,因此每头牛可 *** 成章。画家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 *** :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乖僻的。在技巧语汇表现上,作者更是独具匠心,作者选择了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比起曹霸、韩干画马、周昉、张萱画仕女,似乎在线条 *** *** 展现方面有更多的追求。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更高水平。由于其线条茁壮如此故尔五牛姿态虽有平、奇之不同,但在深美趣味上是同样的厚重与生拙。
《五牛图》画在一张窄而长的桑皮纸上,五牛姿态各异、身形逼肖,全图除了一丛荆棘之外,不设任何背景,着重突出牛的既倔强又温顺的 *** 格。韩用粗壮雄健而富于变化的线描,表现牛的骨骼和筋骨,以赭、黄、青、白等色彩表现五牛毛色的不同,且根据牛体的凹凸施以不同颜色,具有立体感。“点睛”是牵动全局的关键,画家将牛眼适当夸大,着意刻画,使五牛瞳眸炯炯有神,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所以元代大画家赵孟题道:“五牛神气磊落,希世名笔也。”韩由于画艺高超,又对牛的生活习 *** 熟悉,才能留下如此神妙绝品。
相传他的另一件作品《文苑图》(藏故宫博物院),生动地刻划了诗人们在一起作文章的情景。但笔法,风格与《五牛图》截然不同。《五牛图》中所绘的五头神态各异的牛,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可贵的是,画面上没有背景衬托,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如果不是对牛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对牛的造型描绘有十足把握的话,是万不敢涉此绘画风险的。画家勾勒牛的线条虽然简洁,但是画出的筋骨转折十分到位,牛口鼻处的绒毛更是细致入微,目光炯炯的眼神体现了牛儿们温顺而又倔强的 *** 格。在鼓励农耕的时代,以牛入画有着非常的含义。
画中五牛,形象各异,姿态迥然,或俯首或昂头,或行或驻,活灵活现,似乎触手可及。
中间一牛完全画成表现难度极大的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画者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美术素养。画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浑然天成;笔法练达流畅,线条富有弹 *** ,力透纸背;刻画精准且不失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五牛皆目光炯炯,深邃传神,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 *** 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画者着重刻画牛的眼睛及眼眶周围的皱纹,还用尖细劲利的笔触细心描绘了五牛眼眶边缘的睫毛,通过细节的刻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 *** 加以强调,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观者分明能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格化了的五牛。
2.乾隆在五牛图上的题诗如何解释
高宗弘历题诗“一牛络首四牛间,弘景高情想象间;舐龅惟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认为其借用汉代名臣丙吉见喘问牛的故事,表示关心民事,一心为国。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丙吉外出,遇到清道的人发生群斗的事,死伤的人横陈路上,丙吉经过这里却不闻不问,掾史特别觉得奇怪。
丙吉往前走,遇到有人追赶牛,牛气喘急,吐出舌头。丙吉停下车子,让随员骑马过去问:“追牛走了几里了?”掾史更觉得丞相不问群斗而问追牛的事,太不恰当了,有的因此讥刺丙吉,丙吉说:“老百姓争斗,相互 *** ,这是长安令、京兆尹职责应当禁止、防备和追捕的事,(我的职责是)年终奏请实行赏罚罢了。
宰相不亲自处理小事,不应当在路上过问(打架斗殴之类的事)。正当春天还不应当很热,害怕牛行走不远却因暑热而喘息,这意味着气候不合节令,担心将会伤害全国百姓,因此而问这事。”
(听了这番话),掾史才心悦诚服,认为丙吉注重的是大事。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弘历认为此图的创作主旨并非意在陶弘景之事,而是意在表现汉代贤臣丙吉关心民间疾苦,路见牛喘而致问的典故。
弘历的这种解释有其所处立场、地位的关系。弘历身为帝王,所需要的是治国的贤良,而不是隐居出世的修行者,因而自然的就想到了丙吉问喘这一古代贤臣关心民事、一心为国的典故,故而作此解释。
实际上这种解释应该说也只是观画者的又一种不同看法。
画中五牛,形象各异,姿态迥然,或俯首或昂头,或行或驻,活灵活现,似乎触手可及。
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别无其它衬景,因此每头牛可 *** 成章。
中间一牛完全画成表现难度极大的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画者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美术素养。画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浑然天成;笔法练达流畅,线条富有弹 *** ,力透纸背;刻画精准且不失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五牛皆目光炯炯,深邃传神,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 *** 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画者着重刻画牛的眼睛及眼眶周围的皱纹,还用尖细劲利的笔触细心描绘了五牛眼眶边缘的睫毛,通过细节的刻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 *** 加以强调,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观者分明能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格化了的五牛。
4.乾隆皇帝在五牛图上写的诗是什么意思
清代国策重本抑末,重视农桑。按照风俗,历代皇帝每逢立春日,都要去先农坛扶犁,晓谕天下开始春耕。民俗也有“打春牛”之说。
乾隆皇帝在五牛图上写道:一牛络首四牛闲,弘景高情想象间。舐龁讵唯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
“一牛络首四牛闲”是说《五牛图》中的5头牛,状貌各异,从右至左之一头牛在低头食草;第二头牛翘首向前奔驰;第三头牛则纵趾而鸣;第四头牛在回顾舐舌;唯有第五头牛,它以红绳络头为饰,在缓步跂行,似乎走向田头,又仿佛耕地归来。
“弘景高情想象间”是说,陶弘景虽为齐朝的将军,但又以隐士身份辅助梁武帝为政的情怀,但要效仿梁朝时期陶弘景画牛寓意归隐山林,在后世只能是想象而已。
“舐龁讵惟夸曲肖”意思是指不要只夸赞画家对牛的神态画得惟妙惟肖,还需了解画家作画的深意。
“要因问喘识民艰”的意思是说,应该效法古代先贤丙吉多关心民生疾苦。
画中五牛,形象各异,姿态迥然,或俯首或昂头,或行或驻,活灵活现,似乎触手可及。
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
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别无其它衬景,因此每头牛可 *** 成章。中间一牛完全画成表现难度极大的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画者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美术素养。
画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浑然天成;笔法练达流畅,线条富有弹 *** ,力透纸背;刻画精准且不失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五牛皆目光炯炯,深邃传神,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 *** 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画者着重刻画牛的眼睛及眼眶周围的皱纹,还用尖细劲利的笔触细心描绘了五牛眼眶边缘的睫毛,通过细节的刻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 *** 加以强调,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观者分明能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格化了的五牛。
6.乾隆皇帝为五牛图题的七首绝句
乾隆皇帝题诗:一牛络首四牛间,弘景高情想象间;
舐齕钜惟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
一首诗中有两个“间”字,似不合理,其实之一个应该是“闲”,因为繁体两字相似(门里是个月字)。
乾隆诗中有两个典故:“弘景高情”,是说陶弘景隐居山中不愿为官,但画了两头牛,一个自在地吃草,一个带着金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梁武帝知其意,与其书信不断,常以朝廷大事商讨之,被称为“山中宰相”。这里可以看出,所谓“隐士”,不愿意做官,却是关心 *** 。
“问喘识民艰”,乃丙吉问牛的故事。大意是汉宣帝宰相丙吉,一次出门在途中,遇 *** 斗殴,头破血流,丙吉驱车而过却不闻不问。之后,当看到老农赶的牛步履蹒跚,气喘吁吁时,丙吉却马上停车询问缘由。下属不理解他为什么不关心人却关心牛?丙吉说:打架斗殴由地方官处理即可,不需宰相亲理。而春天还不应该太热,那牛若是喘息,说明今年的天气就不正常,农事会必会受到影响,所以要关心了。看来,乾隆诗赞成丙吉这位宰相的。
《汉书·丙吉传》记载此事:丙吉字少卿,鲁国 *** 。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 *** ,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
明代《幼学琼林》亦有相同记载:“丙吉为相,出郊,遇途人有殴死者,不问。遇有逐牛而喘者,问曰:牛行几里矣。或曰前后失问。吉曰:方今少阳用事,犹未太热,牛喘出舌,恐阴阳失序。三公调理阴阳,职当忧,故问之。殴死人者,自有京兆官治之,非宰相之当问也。”
成语有“丙吉问牛”,解释为表示关心民事,一心为国。愚以为没抓住要害,应该是:智者看问题要洞悉本质,官员管事要管到点子上。
可惜呀,现在喘牛不少,丙吉不多!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舌图解析和中医36种舌诊图解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