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显微镜原理图解和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显微镜成像原理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光学成像和放大成像。
一、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和反光镜组成。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我们可以把物镜看作投影仪的镜头,物体通过物镜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则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该实像又通过目镜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所以,经显微镜放大后,人眼看到的是物体倒立、放大的虚像。反光镜则用来反射光线从而照亮被观察的物体。反光镜通常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反射面,其中平面镜在光线较强时使用,凹面镜在光线较弱时使用。
二、电子显微镜的成像方式是根据电子光学原理,用电子束和电子透镜代替光束和光学透镜,使物质的细微结构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数下成像的仪器。
透射电镜通常采用热阴极电子枪来获得电子束作为照明源,热阴极发射的电子,在阳极加速电压的作用下,高速地穿过阳极孔,然后被聚光镜会聚成具有一定直径的束斑照到样品上。
透过样品的电子束强度,经过物镜聚焦放大在其平面上形成一幅反映这些信息的透射电子像,经过中间镜和投影镜进一步放大。
1、早期显微镜:在17世纪初,荷兰科学家安东尼·范·李文虎克 *** 了早期的单透镜显微镜,被认为是显微镜的发明者之一。
2、复合显微镜:在17世纪中期,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虹膜改进了显微镜结构,添加了第二个透镜来放大图像,这被称为复合显微镜。
3、细胞观察: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英国科学家罗伯特和胡克等人使用显微镜观察到了植物和动物组织的细胞结构,开创了细胞学。
二、简述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普通光学显微镜由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组成(见图1-2)。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推动器、粗调手轮、微调手轮等部件。
1)镜座:镜座是显微镜的基本支架,它由底座和镜臂两部分组成。在它上面连接有载物台和镜筒,它是用来安装光学放大 *** 部件的基础。底座和镜臂起稳定和支撑整个显微镜的作用。
2)镜筒:镜筒上接接目镜,下接转换器,形成接目镜与接物镜(装在转换器下)间的暗室。从物镜的后缘到镜筒尾端的距离称为机械筒长。因为物镜的放大率是对一定的镜筒长度而言的。镜筒长度的变化,不仅放大倍率随之变化,而且成像质量也受到影响。因此,使用显微镜时,不能任意改变镜筒长度。国际上将显微镜的标准筒长定为160mm,此数字通常标在物镜的外壳上。镜筒有单筒式、 *** 式两种,单筒式镜筒又分直立和倾斜式,而 *** 式镜筒均为倾斜式。
3)物镜转换器:物镜转换器上可安装3~4个接物镜,一般是三个接物镜(低倍、高倍、油镜)。转动转换器,可以按需要将其中的任何一个接物镜和镜筒接通,与镜筒上面的接目镜构成一个放大 *** 。
4)载物台:载物台 *** 有一孔,为光线通路。在台上装有弹簧标本夹和推动器,其作用为固定或移动标本的位置,使得镜检对象恰好位于视野中心。
5)推动器:是移动标本的机械装置,它是由一横一纵两个推进齿轴的金属架构成的,好的显微镜在纵横架杆上刻有刻度标尺,构成很精密的平面座标系。如果我们须重复观察已检查标本的某一部分,在之一次检查时,可记下纵横标尺的数值,以后按数值移动推动器,就可以找到原来标本的位置。
6)粗调手轮(粗螺旋):粗调手轮是移动镜筒调节接物镜和标本间距离的机件,老式显微镜粗调手轮向前扭,镜头下降接近标本。新近出产的显微镜镜检时,右手向前扭载物台上升,让标本接近物镜,反之则下降,标本脱离物镜。
7)微调手轮(细螺旋):用粗调手轮只可以粗放的调节焦距,要得到最清晰的物象,需要用微动螺旋做进一步调节。微调手轮每转一圈镜筒移动0.1mm(100μm)。新近出产的较高档次的显微镜的粗调手轮和微调手轮是共轴的。
安装在载物台的下方,由反光镜(光源)、聚光器和光圈组成。
1)反光镜:较早的普通光学显微镜是用自然光检视物体,在镜座上装有反光镜。反光镜是由一平面和另一凹面的镜子组成,可以将投射在它上面的光线反射到聚光器透镜的 *** ,照明标本。不用聚光器时用凹面镜,凹面镜能起会聚光线的作用。用聚光器时,一般都用平面镜。电光源普通光学显微镜没有反光镜,而在显微镜镜座上装有光源,并有电流调节螺旋,可通过调节电流大小调节光照强度。
2)聚光器:聚光器在载物台下面,它是由一组聚光透镜和升降螺旋组成的。聚光器安装在载物台下,其作用是将光源经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聚焦于样品上,以得到最强的照明,使物象获得明亮清晰的效果。聚光器的高低可以调节,使焦点落在被检物体上,以得到更大亮度。一般聚光器的焦点在其上方1.25mm处,而其上升限度为载物台平面下方0.1mm。因此,要求使用的载玻片厚度应在0.8~1.2mm之间,否则被检样品不在焦点上,影响镜检效果。
3)光圈:聚光器前透镜组前面还装有虹彩光圈,它可以开大和缩小,控制通过的光量,从而影响着成像的分辨力和反差,若将虹彩光圈 *** 过大,超过物镜的数值孔径时,便产生光斑;若收缩虹彩光圈过小,分辨力下降,反差增大。因此,在观察时,通过虹彩光圈的调节再把视场光阑(带有视场光阑的显微镜)开启到视场周缘的外切处,使不在视场内的物体得不到任何光线的照明,以避免散射光的干扰。
1)目镜:安装在镜筒上端,为 *** 目镜,通常用10×的目镜
2)物镜:安装在镜筒前端转换器上的接物透镜利用光线使被检物体之一次造像,物镜成像的质量,对分辨力有着决定 *** 的影响。一般有3-4个物镜(如图1-3所示),通常在物镜上标有主要 *** 能指标-放大倍数和镜口率,如10/0.25、40/0.65和100/1.30。
物镜的种类很多,可从不同角度来分类:根据物镜前透镜与被检物体之间的介质不同,可分为:①干燥系物镜以空气为介质,如常用的40×以下的物镜,数值孔径均小于1。②油浸系物镜常以香柏油为介质,此物镜又叫油镜头,其放大率为90×~100×,数值孔值大于1。
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at *** e,N.A.),也叫做镜口率(或开口率)。在物镜和聚光器上都标有它们的数值孔径,数值孔径是物镜和聚光器的主要参数,也是判断它们 *** 能的最重要指标。物镜的 *** 能取决于物镜的数值孔径,数值孔径越大,物镜的 *** 能越好。数值孔径和显微镜的各种 *** 能有密切的关系,它反映该物镜分辨力的大小,数值越大,其分辨力越高。分辨力是指显微镜能够分辨物体上的最小间隔的能力,这个可分辨的最小间隔距离越近,分辨力越高。人的分辨力可达0.1mm,显微镜的分辨力能达到0.2μm。
R=0.61λ/N.A. N.A.=n·sin(α/2)
R为分辨力,λ为光波波长,N.A.为镜口率,n为介质折射率,α为透镜锥顶角,折射率大的介质(如香柏油的折射率为1.515,空气的折射率为1),其分辨力也大。
工作距离指物像调节清楚时物镜下表面与盖玻片上表面之间的距离;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工作距离越小。
三、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
显微镜的原理为: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焦距不同。物镜的凸透镜焦距小于目镜的凸透镜的焦距。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该实像又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
通常皆由光学部分、照明部分和机械部分组成。无疑光学部分是最为关键的,它由目镜和物镜组成。早于1590年,荷兰和意大利的 *** 制造者已经造出类似显微镜的放大仪器。
电子显微镜有与光学显微镜相似的基本结构特征,但它有着比光学显微镜高得多的对物体的放大及分辨本领,它将电子流作为一种新的光源,使物体成像。自1938年Ruska发明之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至今,除了透射电镜本身的 *** 能不断的提高外,还发展了其他多种类型的电镜。
数码显微镜是将精锐的光学显微镜技术、先进的光电转换技术、液晶屏幕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开发研制成功的一项高科技产品。从而,我们可以对微观领域的研究从传统的普通的双眼观察到通过显示器上再现,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