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玉米病害图解,以及玉米病害识别图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玉米生长期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1)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又称条斑病、枯叶病、叶斑病等。在整个生长期都可以感染,主要在中后期形成危害,特别是抽穗后逐渐加重。此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和苞叶,受害植株严重时会全株枯死。
防治办法:发病初期,喷洒20%菌灭克可溶 *** 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 *** 粉剂800倍液或72%锰锌·霜脲800倍液加配广大特效王。
(2)玉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主要由灰飞虱传播。发病后的植株严重矮化,一般仅有健株高度的1/2或1/3。叶片深绿,宽短质硬,呈对生状;叶背侧脉上常出现蜡白色突起物,用手摸有明显的粗糙感。玉米5叶期易感染。
防治办法:①播种前后用18%广大阿啄净1500倍液对玉米田及周边杂草喷雾,杀灭灰飞虱;②苗期可用15% *** 必克600倍喷雾。
(3)青枯病。玉 *** 枯病主要发生在灌浆末期,是一种暴发 *** 的、毁灭 *** 的病害,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症状识别:玉米灌浆末期常表现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退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手捏有空心感,常导致倒伏。
影响发病的因素:青枯病的病因尚有争论,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看法:其一,是镰刀菌引起的;其二,是腐霉菌引起的;其三,是腐霉菌和镰刀菌的复合侵染引起的。但是,灌浆至乳熟期的大雨,对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土壤中的含水量高是青枯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防治 *** :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措施,但品种间抗 *** 差异极为显著,可选用抗病品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豫玉4号、辽单18、陕单9号等。在栽培措施上应促进全苗,注意排水。
(4)玉米丝黑穗病。本病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雄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危害相当严重。
症状识别:本病是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 *** *** 害,症状表现主要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有时一侧苞叶裂开,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飞散,其中混有玉米植株维管束的残余物。
影响发病的因素:病菌以落入土中,混入粪肥或被 *** 携带的一种能够抵抗 *** 环境的特种孢子——厚垣孢子越冬,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萌发并通过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入侵后,菌丝进入植株生长点,随植株生长,蔓延至果穗和雄花,形成孢子堆,成熟后又散出孢子,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环,无再侵染产生。
土壤和粪肥的带菌量以及土壤的温、湿度条件是影响本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
防治 *** :①选用抗病品种。品种间对本病的抗 *** 有明显差异。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中单2号、中单14、中单12、辽单18、丹玉13、陕单9号、豫玉2号、豫玉11等。②实行轮作、深耕。连作多年易使土壤中菌量增多,发病重。实行3年以上轮作,基本上可消灭土壤中病源菌的危害。另外,深翻土壤,将病菌孢子压倒播种层以下,以减少菌源,减轻发病。③早期拔出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之前拔除病株,并把病株拿出地外深埋或烧毁,以免病菌落入土中。
(5) *** 玉米螟。玉米螟又称钻心虫,属鳞翅目。主要危害玉米心叶和穗、茎秆。
防治 *** :①苗期每亩可用3% *** 1~2千克加入1倍的细土或细沙,均匀撒入心叶中。②抽雄前用高效生物杀虫剂苏维士或18%广大阿啄净1500倍加广大特效王喷雾。
(6)黏虫。又称夜盗虫、五色虫等。属鳞翅目,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如在低龄段不加防治,进入6龄阶段的幼虫可在3~5天内将整株玉米苗、叶片食光,造成严重损失。该虫昼伏夜出,傍晚开始活动,黄昏时觅食。有假死 *** ,怕光。
防治办法:田间百株玉米害虫数达30头左右时,应立即进行防治,每亩可用50%辛硫磷1500倍夜喷雾;大龄期可用0.1%苏维士或18%阿啄净1500倍液加配广大特效王喷雾。
(7)玉米蚜。又名腻虫。属同翅目,蚜科。以刺吸叶片汁液危害,分泌蜜露并产生霉状物,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同时玉米蚜还可传播玉米 *** 病。
防治办法:玉米大喇叭口期,用10%轰蚜1000倍液喷雾或10%吡虫啉可湿 *** 粉剂2000倍液喷雾,或8%大功臣1500倍加广大特效王喷雾。
玉米吨田宝不是杀虫剂和杀菌剂,但是叶面喷施玉米吨田宝可以增强玉米对病虫害的抗 *** 。叶面喷施玉米吨田宝可以抗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可以减轻玉米螟、蚜虫和黏虫的危害。
二、玉米苗期病害图谱,如何防治
玉米苗期常见病害主要有苗枯病、顶腐病、矮花叶病、粗缩病、根腐病、除草剂 *** 害等。1、苗枯病:幼苗基部1-2片叶发黄,叶尖和叶片边缘部位逐渐干枯,后往上发展,导致心叶卷曲,同时根系发育 *** ,次生根数量少,初生根老化。2、顶腐病:心叶从叶片基部开始腐烂干枯,紧紧包裹住内部心叶,使其无法展开,呈鞭状扭曲。
(1)病菌在 *** 萌发的时候即可入侵,使得玉米的根和根尖处变褐,后导致玉米的根系发育 *** 或根毛减少,次生根数量少,初生根老化,皮层逐渐坏死,根系慢慢变成黑褐色,同时玉米茎秆的之一节间形成坏死病斑,玉米茎秆呈水浸状,容易断裂,叶鞘也变成褐色,撕裂。
(2)该病一般在玉米出苗至3叶期时表现出症状,先是幼苗基部1-2片叶发黄,叶尖和叶片边缘部位慢慢干枯,后逐渐往上发展,导致心叶卷曲。严重时,外周叶片干枯,植株死亡。
(1)镰刀菌顶腐病:心叶从叶片基部开始腐烂干枯,紧紧包裹住内部心叶,导致内部心叶无法顺利展开,呈鞭状扭曲,或者是心叶基部基部纵向开裂,叶片畸形、皱缩或扭曲,植株矮化,剖开茎基部,可观察到纵向开裂以及褐色的病变。
(2)细菌 *** 顶腐病:心叶为灰绿色,失水萎蔫枯死,形成枯心苗或丛生苗,叶片基部呈水浸状腐烂,病斑不规则,颜色为褐色或黄褐色,腐烂处有粘液,病情严重时,用手可将整个心叶拔出,病情较轻时,心叶扭曲不能展开。
(1)玉米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其中尤以苗期受害更为严重。
(2)刚开始,心叶基部叶脉间出现椭圆形的褪绿斑纹或小点,沿着叶脉排列成断断续续、长短不一的条点,后续随着病情发展,叶片上出现比较宽的褪绿条纹,尤其是新长出的叶片,叶色变黄,质脆,容易折断,部分新叶从叶尖和叶缘处开始,逐渐出现紫红色条纹,最终干枯。
苗期受害时,主要表现为叶片颜色浓绿,根系较少,节间粗短、矮化,心叶无法顺利展开,幼苗为簇生状。
(1)腐霉菌根腐病:主要表现为中胚轴以及整个根系逐渐变褐、变软、腐烂,根系生长严重受阻,植株矮小,叶片颜色发黄,幼苗死亡。
(2)丝核菌根腐病:主要表现为须根和中胚轴长出褐色病斑,并且沿着中胚轴慢慢扩展,导致胚轴缢缩、干枯,严重时,幼苗枯死。
(3)镰刀菌根腐病:主要表现为根系的幼嫩部分变成深褐色,并且逐渐腐烂,组织逐渐坏死,中胚轴下部变褐、腐烂,叶片尖端发黄。
主要表现为叶片褪绿,逐渐白化或黄化,植株畸形、矮小、丛生、心叶扭曲,呈鞭状。
(1)播种之前,晾晒 *** 1-2天左右,然后使用40%克霉灵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 *** 液浸种40分钟左右,或者是使用10g的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兑水100ml,然后与5kg玉米 *** 混合搅拌均匀,或者是使用2g的25%戊唑醇,与5kg玉米 *** 混合搅拌均匀。
(2)病发初期的时候,可以使用20% *** 酮1000倍液,或恶霉灵3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进行防治,同时可以搭配高效营养调节剂,增强幼苗的抗病能力。
(1)对于病发地块,使用50%多菌灵可湿 *** 粉剂500倍液,同时搭配“蓝色晶典”多元微肥型营养调节剂600倍液或“壮汉”液肥500倍液进行喷雾。
(2)病发时,使用8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8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10-15天用 *** 一次,一共用 *** 2次。
(1)选择鲁单50、掖单20、农大65、海引13号、吉853等抗病能力较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
(2)使用 *** 1200-1500倍液或乐果乳剂1000倍液及时对蚜虫进行防治,切断玉米矮花叶 *** 的主要传播途径。
(3)当发现田间有染病幼苗后,及时将其拔除,带出田间。
(4)病发初期的时候,使用7.5%克毒灵、 *** A、83增抗剂等进行防治,每隔7天喷洒一次(可同时搭配叶面肥一起施加)。
(1)播种之前,使用种衣剂(用量为 *** 重量的2%)进行拌种。
(2)当发现田间有染病幼苗后,及时拔除。
(3)在玉米5叶期的时候,每亩地使用50g的25%扑虱灵兑水稀释喷雾,或使用50% *** 5000-5500倍液进行喷喷雾,每隔5天喷洒一次,一共喷洒2-3次,同时搭配使用40% *** A500倍液或5.5%植病灵800倍液进行防治。
(1)镰刀菌、丝核菌根腐病:播种之前,使用50%多菌灵可湿 *** 粉剂,或80%代森锰锌可湿 *** 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 *** 粉剂进行拌种,用量为 *** 重量的0.4%。
(2)腐霉菌根腐病:使用 *** %杀毒矾可湿 *** 粉剂,或绿亨1号拌种剂,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 *** 粉剂进行拌种,用量为 *** 重量的0.4%。
(1)如果 *** 害较轻,每亩地及时追施10kg尿素,而叶面肥则可以选择喷施0.5%磷酸二氢钾500倍液+1.8%复硝酚钠3000倍液,或者是使用芸苔素1000倍液进行喷雾,每隔5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促进幼苗恢复生长。
(2)如果 *** 害较重,顺着病发部位往下捏,然后将手感坚硬部位以上的部分全部割掉,2-3天过后,断处长出心叶,随后每亩地追施10kg尿素。
三、玉米病虫害图解以及防治 ***
玉米病虫害图解以及防治 *** 有 *** 病、大、小斑病。
该病在整个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都会发病,苗期自心叶基部出现褪绿条点状花叶,逐步扩展到全叶,叶肉失绿变黄,形成明显的黄绿相间条纹,发病严重是,病株枯死,而且玉米不能抽雄结穗。
防治 *** :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植,早期用 *** 剂把蚜虫和灰飞虱消灭在迁飞至玉米田之前。可以用40%氧化快乐果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 *** 粉剂进行喷雾,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
玉米的大、小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会侵染叶梢和苞叶,危害叶片后,会让病斑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形成水浸状不规则病斑,后期变为褐色枯死斑,并出现黑色霉状物。
防治 *** :选择抗病品种,并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源,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加强肥水管理,可提高抗病能力,发病后,使用40%克瘟散乳剂5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 *** 粉剂800倍液喷洒防治,隔7天喷 *** 一次,防治效果非常不错。
玉米种植一是要根据生产实际选择丰产 *** 好、综合抗逆 *** 强的适宜优种。二是应选用包衣 *** ,对没有进行包衣的 *** ,播前要做好选种、晒种和 *** 剂拌种等 *** 处理。
玉米种植时间是4月下旬至5月上旬,当5厘米地温稳定达到10℃以上时即可播种,播期过早易导致低温烂种和地下害虫、丝黑穗病等*传病害,播期过晚会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及籽粒后期灌浆和脱水。
根据品种特 *** 及当地条件、土壤肥力、施肥水平和管理水平等进行合理密植。一般土壤肥力较高、种植耐密型品种的地块,每亩适宜密度4500株以上。
土壤肥力较低、品种耐密 *** 稍差的地块,每亩适宜密度4000-4500株。注意提高田间密度的均匀 *** 和植株的整齐度,做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关于玉米病害图解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