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影测量标志点图解(正畸头影测量) - 图解 -

头影测量标志点图解(正畸头影测量)

牵着乌龟去散步 图解 7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头影测量标志点图解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头影测量标志点图解的知识,包括正畸头影测量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地质剖面的测量及制图
  2. 正畸常用X线头影测量标志点及平面
  3. 怎样使用测绘仪

一、地质剖面的测量及制图

测量地层剖面是了解一个地区地层组成及分布情况的重要 *** 。本节将 *** 介绍地层剖面测量的基本 *** 。除地层剖面外,地质剖面的测量还包括岩体剖面和构造剖面等,虽然它们反映的内容各不相同,但测量 *** 与地层剖面是相同的。

实测地层剖面的目的是划分地层,建立地层单位,确定填图单元。根据划分依据的不同,可以有 *** 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磁 *** 地层单位、化学地层单位等多种类型的地层单位。其中 *** 地层单位是最基本的地层单位,任何地层间隔,都要首先毫无遗漏地划分出 *** 地层单位, *** 地层单位的“组”是地质图的基本成图单位。详细研究 *** 地层单位的组成、结构、基本层序是实测地层剖面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必须研究古生物化石在剖面中的分布情况,以便建立生物地层单位及结合其他地质年代资料建立年代地层单位。根据地层其他方面的物质特征,还可以建立起其他相应类型的地层单位。

剖面应选择在地层层序完整、露头连续、构造简单、化石丰富、岩 *** 组合和厚度具有 *** *** ,且易于到达的地区。除此之外,还应注意:

(1)实测剖面线的方位应基本垂直于地层或主要构造线走向,一般情况下两者之间的夹角不宜小于60°。

(2)实测剖面的比例尺应根据规范要求及施测对象的具体情况而定。常用的比例尺为1∶100~1∶2000。由于现在的工作更加细致,常采用较大的比例尺。在剖面图上能标定为1mm的单层,均可在实地按相应比例尺所 *** 的厚度划分出来。如当比例尺为1∶1000时,出露宽度超过1m的地层体就要划分出来。在剖面图上小于1mm,但具有特殊意义的单位(如标志层、含矿层等),可放大至1mm表示。

(3)剖面要尽量保持完整、连续。当剖面需要平移时,更好沿着某一标志层进行平移,并在图上注明平移方向和距离。

(4)剖面的起点与终点应作为地质点标定在地形图上。

(一)测量导线方位、导线斜距及地形坡度角

此项工作由前、后测手完成。实测剖面前,要先确定野外总导线方位。前、后测手沿这一方位延伸导线。测量时,一般采用罗盘测量导线方位和地形坡度角,用皮尺或测绳丈量地层斜距。测量后将测得的数据连同坡度的“+”或“-”号一同报告给记录人员。沿导线延伸方向,上坡时坡角为“+”,下坡时为“-”。

实测地层剖面以“层”作为基本描述单位。要将地层剖面连续地划分为一系列不同的“层”,而加以描述。“层”可以是单一岩 *** ,也可以是由不同岩 *** 组成的复合层。垂向上岩 *** 的任何差异都可以作为分层标志。“层”的内部基本连续,与邻层明显可分,通常以自然岩 *** 厚度作为分层规模的下限,对于特殊的岩 *** 层,如正常沉积岩中的火山碎屑岩夹层、含矿层和化石富集层等应单独分层。

分层人员需将分层的结果及时通报给组内其他人员,并在分层处用红油漆作上标记。

沉积岩区新的填图 *** 对地层的记录描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对 *** 本身成分、结构、构造的详细描述外,还应特别注意对地层中一些具有指相意义的生物实体化石、遗迹化石、特征矿物以及地层本身几何形态、空间叠覆关系的描述。另外,新 *** 要求在野外实测剖面时,一定要现场算出厚度,画出柱状图,并用各种约定的符号标注采样位置、编号及观察到的现象,以便及时掌握各地层单位基本层序的变化情况。柱状图中的岩 *** 花纹可以暂不填满,只画特殊沉积岩的花纹,其比例尺亦可逐层不一。野外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格式如图5-25所示,常用岩 *** 图例符号见附录二。

分层的岩 *** ,可用颜色+层理+结构+成分命名方式予以概括,例如:紫红色厚层细粒石英砂岩。然后再补充描述具体特征。除了对 *** 的成分、颜色详细描述外,要注意对原生沉积构造的观察记录,包括“层”的形态、层理类型、单层厚度、各种交错层理、滑塌变形、液化变形、压实变形构造、原生与次生孔洞、生物潜穴、帐篷构造、层纹石或叠层石;层顶面的波痕、冲蚀痕、干裂或水下收缩裂隙、生物遗迹;层底面的各类印痕、印模等,均需全面观测描述,主要的现象要进行素描和照相。

化石既具有年代意义又是良好的沉积环境指示物。所以,必须加强对沉积岩中所含化石的研究,至少要描述肉眼能分辨的化石的门类组合特征、个体形态、保存状况、分布状态及其与岩 *** 和沉积构造的关系、排列的优选方位和遗迹化石的类型等,每个化石采集点的层位,特别是首现和末现位置均需测量记录。

古流向资料对研究沉积环境、沉积物供应方向、古地形坡向和 *** 地层单位的形态和延伸方向等有重要意义。扁平砾石的叠瓦状排列、定向排列的长条形颗粒和生物化石、斜层理、波痕、沟槽模、水道构造、原生滑动变形构造等,都可用来测定古流向。古流向可以在野外直接测量,也可以在获得有关参数的基础上用投影网换算。简便易行的野外一次量测法,是用具有一条直线边棱的非磁 *** 平板,使边棱沿岩层走向将板贴置于层面上,先在板上标出自然差别的古流向方位线,然后将此板以岩层走向那个边棱为轴转至水平,再量板上新标流向线的方位,即为岩层水平状态时的古流向。此 *** 仅适用于褶皱无倾伏的情况,如有倾伏,应再消除褶皱倾伏角的干扰。

对于岩层间的接触关系,要弄清具体特征。对于连续沉积的岩层,要注意岩 *** 如何渐变过渡;不连续的沉积界面,应注意其形态(平整的、起伏的、有无印痕或印模),上、下岩层是否交切,有无底砾岩与风化壳,并查清不连续的原因。怀疑有不整合时,除了接触关系特征外,还要注意在临近界面上下寻找确定地层时代的依据。

头影测量标志点图解(正畸头影测量)-第1张图片-

实测地层剖面过程中要 *** 采集标本和样品,如 *** 、古生物标本,化学分析、人工重砂样品等。标本和样品采集时的技术要求及稀密程度要视不同的标本和样品而定。如古地磁样品要定向采集,古生物标本采集后要用纸和棉花包裹,以防磨损。

采集的标本和样品一定要准确编号,注明所采位置。有关数据要及时报告给记录人员,填入表中,描述人员也要将这些数据纳入记录内容,以便核对。另外,标本采集人员,应逐层测量岩层产状。

登记人员要将导线编号、方位角、地层斜距、坡角(±)、产状、分层数据、标本号及产出位置、名称等准确无误地填入预先制定的统一格式的表格中(表5-5)。

野外要绘制导线平面图和投影剖面图。

首先,选定比例尺。然后以图纸的横线作为野外总导线方位,在图纸上按分导线方位截取出每一导线的水平距(根据导线斜距及地形坡角按公式D=Lcosβ求出,也可用投影法作图求出)。将导线起止点标好序号,按照导线的顺序依次作出。在各导线上,按照分层水平距离标出各分层位置,按地层沿走向的延伸情况及坡向画出分层符号。每层内要标注分层号,标出产状符号。以此种 *** 连续画出各导线上的内容,直到剖面终点。如果中途需要平移,应在图上注明平移方向和距离。

绘制剖面图草图的目的是反映地形变化的细节以及为清绘剖面图提供参考。

剖面图草图一般采用展开法绘制。在平面图下方的适当位置绘制剖面图草图。此时,图纸的横线即为水平线,竖线则为标高。

确定剖面的起点后,按照地形坡度角由起点作一射线(可以不实际画出,而用三角板或直尺带有刻度的一侧边代替),在其上按比例尺根据之一导线的斜距找出之一导线的终点,此点的标高 *** 了之一导线终点处的标高。根据地形的实际变化,用一条曲线把起点和这一终点连接起来,即获得了之一导线经过处的地形近真迹线。在地形线上根据各分层的斜距标出各分层。依此 *** 将第二导线的起点(之一导线的终点)和终点按实际地形连接起来,就可得到第二导线经过处的地形近真迹线。如此循环就可得到整个剖面的地形近真迹线,在地形线上标上分层符号、层号、产状、岩 *** 花纹、采样位置、重要地物标志。这样就构成了一张野外地层剖面草图。

四、实测地层剖面资料的室内整理及制图

室内工作的之一步是核对野外获得的各项数据,各项数据要做到准确无误。标本编号与记录要一致。要将各种原始记录编号造册登记。标本、样品采集人员应将标本按层位排开,仔细核对之后,在标本的适当位置涂上白油漆,将编号写在上面。

新的填图 *** 要求岩层厚度计算和柱状剖面图的绘制在实测剖面的过程中就地完成,考虑到 *** 实习的实际情况,上述工作也可在室内完成。

岩层厚度的计算 *** 有查表法、图解法、赤平投影法和公式计算法,常用的是公式计算法(表5-6)。

地层厚度应分层计算,计算 *** 可利用利昂诺夫斯基公式:

D=L(sin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D为岩层厚度;α为岩层倾角;β为地面坡角;γ为剖面导线方向与岩层走向间夹角;L为岩层地面斜距。

式中加、减号的取舍与地面坡向和岩层倾向的相互关系有关,而与坡角的“+”、“-”无关(坡角的“+”、“-”在计算高差时考虑)。当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如图5-26所示。假设图5-26 *** 了近于垂直于岩层走向的一个地层剖面,在山坡的左侧时厚度公式为:

D=L(sinα·cosβ·sinγ+cosα·sinβ)

D=L(sinα·cosβ·sinγ-cosα·sinβ)。

图5-26地面坡向、岩层产状与岩层厚度的关系

实测剖面图的制图 *** ,通常有展开法和投影法两种。当剖面导线方位比较稳定,转折较少时,多用展开法作图;当导线方位多变,转折较多时,则宜用投影法作图。

用展开法清绘实测剖面图时,不需要绘制导线平面图,绘制 *** 同草图。

绘制地质要素时要注意,多数情况下,地层走向不会完全同实测剖面线的方位垂直。因此,在绘制岩 *** 花纹时,需要进行真倾角和视倾角的换算。除夹角大于80°可忽略不计外,凡剖面方位与地层走向夹角小于80°时,都应按视倾角绘制岩 *** 花纹。用展开法绘制实测剖面图, *** 简便,但是由于将转折的导线展开,在地质剖面图上夸大了地质体的实际宽度。

(1)确定总导线方位。要对野外确定的总导线方位进行校对,将野外导线平面图的起点和终点的连线方位确定为总导线方位,以箭头的形式标绘在图纸上方的一侧。

(2)以图纸的横线为总导线方位,在图纸的上半部绘出导线平面图。绘制 *** 同草图(一次投影)。

(3)在平面图的下方选择一条横线作为剖面图的投影基准线,将导线平面图上的导线分界点,垂直投影到这条基准线上,根据各导线终点处的累积高差,参考野外草图,勾绘出地形线。将各分层界线、地物标志等相应地投影到地形线上(二次投影)。

(4)绘制地质要素,在根据地层的产状绘制岩 *** 花纹时,其要求同展开法。在没有断层分隔的非角度不整合地层序列内,在不同产状的两点之间,地层的产状应是逐渐变化的。岩 *** 花纹绘制完成后,将分层号、产状、化石层位、典型地物依次标绘在图上,写上图名、比例尺,就构成了一张完整的剖面图(图5-27)。

图5-27实测剖面图的格式(按投影法)

(5)在投影法作图的过程中,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地层界线的空间延伸情况,地层界线的第二次投影也可以采用沿岩层走向投影的 *** 。作法是:在导线平面的居中位置选一条横线作为投影基准线,将各分导线上经过一次投影后的地层分界点按地层的走向延伸,与投影基准线相交,这些点即为地层分界线在基准线位置上的理想出 *** ,将这些点垂直下移到地形线的相应位置上,作为剖面图上地层的分界点,分界点之间画上相应的图饰即可。

实测地层剖面的成果资料是地层柱状剖面图,它可综合反映地层厚度、层序、岩 *** 、接触关系、古生物、矿产等资料。柱状剖面图所反映的内容要全面、详实,对各分层的描述要有概括 *** ,简明扼要。

柱状剖面图的常见格式见图5-28。

二、正畸常用X线头影测量标志点及平面

1、头影测量标志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解剖的,这一类标志点是真正 *** 颅骨的一些解剖结构;另一类是引伸的,这一类标志点是通过头影图上解剖标志点的引伸而得,如两个测量平面相交的一个标志点。

2、蝶鞍点(S.sella):蝶鞍影像的中心。这是常用的一个颅部标志点,在头颅侧位片上较容易确定。

3、鼻根点(N.nasion):鼻额缝的最前点。这是前颅部的标志点, *** 面部与颅部的结合处。有些X线片上,此点显示不太清楚,是因为其形态不规则骨缝形成角度之故。

4、耳点(P.porion):外耳道之最上点。头影测量上常以 *** 耳塞影像之最上点为 *** ,称为机械耳点。但也有少数学者使用外耳道影像之最上点来 *** ,则为解剖耳点。

5、颅底点(Ba.basion):枕骨大孔前缘之中点。一般此点较易确定,常作为后颅底的标志。

6、 Bolton点:枕骨髁突后切迹的最凹点。

7、眶点(O.orbitale:)眶下缘之更低点。当病人两侧对称及在完好的 *** 下,左右眶点才于同一水平,但实际上难以达到。一般X线片上可显示左右两个眶点的影像故常选用两点之间的点作为眶点,这样可减小其误差。

8、翼上颌裂点(Ptm.pterygo *** xillary fiss *** e):翼上颌裂轮廓之最下点。翼上颌裂之前界为上颌窦后壁,后界为蝶骨翼突板之前缘,此标志点提供了确定了上颌骨的后界和磨牙的近远中向间隙及位置的标志。

9、前鼻棘(ANS.anterior nasal spine):前鼻棘之尖。前鼻棘点常作为确定腭平面的两标志点之一,但此标志点的清晰与否与X线片的投照条件有关。一般不作近远中长度测量所用。

10、后鼻棘(PNS.posterior nasal spine):硬腭后部骨棘之尖。

11、上齿槽座点(A.subspinale):前鼻棘与上齿槽缘点间之骨部最凹点。此点仅作为前后向测量所用。

12、上齿槽缘点(SPr.superior prosthion):上齿槽突之最前下点。此点常在上中切牙之牙釉质-牙骨质界处。

13、上中切牙点(UI.upper incisor):上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一般上中切牙的测量有两种 *** ,一种是以此点与根尖相连作为中上切牙牙长轴来作为角度测量的一个平面,另一种是测量此点与其他结构间的距离。

14、髁顶点(Co.condylion):髁突的最上点。

15、关节点(Ar.articulare):颅底下缘与下颌髁突颈后缘之交点。关节点常在髁顶点不易确定时而代替髁顶点。

16、下颌角点(Go.gonion):下颌角的后下点。可通过下颌支平面和下颌平面交角之分角线与下颌角之相交点来确定

17、下齿槽座点(B.supramental):下齿槽突缘点与颏前点间之骨部最凹点。

18、下齿槽缘点(Id.infradentale):下齿槽突之最前上点。此点常在下中切牙之牙釉质-牙骨质界处。

19、下切牙点(Li.lower incisor):下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

20、颏前点(P.pogonion):颏部之最突点。

21、颏下点(Me.menton):颏部之最下点。

22、颏顶点(Gn. *** athion):颏前点与颏下点之中点。

23、 D点:下颌体骨 *** 联合部之中心点。

24、这些标志点中,有些是在正中矢状面上,是单个的点。如鼻根点、蝶鞍点等。而有些则是双侧的点,如下颌角点,关节点等。若由于面部不对称而使两侧之点不重叠时,则取二点间的中点作为校正的位置。

25、额点(G.glbella):额部之最前点。

26、软组织鼻根点(NS nasion of soft tissue):软组织侧面上相应的鼻根点。

27、鼻下点(Sn.subnasale):鼻小柱与上唇之连接点。

28、上唇缘点(UL′):上唇粘膜与皮肤之连接点。

29、下唇缘点(LL′):下唇粘膜与皮肤之连接点。

30、软组织之颏前点(Pos.pogonion of soft tissue):软组织颏之最前点。

31、软组织颏下点(Mes.menton of soft tissue):软组织颏之最下点。

32、咽点(K):软组织颈部与咽部之连接点。

三、怎样使用测绘仪

测绘仪器是用于测绘作业设计的仪器,具有数据采集、处理、输出等功能,主要应用于工程建设中规划设计、施工及经营管理阶段进行测量工作。测绘仪器主要使用有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三种,下面为大家提供了三种仪器的使用 *** 。为了保护测绘仪器,确保测绘生产的安全顺利完成,测绘仪器的维护和保管是十分重要的,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知识吧!

打开 *** 新闻,查看更多 *** >

安置是将水准仪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首先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用目估法使架头大致水平并检查脚架是否牢固,然后打开仪器箱,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器连接在三脚架上。

粗平是使仪器的视线粗略水平,利用脚螺旋置园水准气泡居于园指标圈之中。具体 *** 用仪器练习。在整平过程中,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大姆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瞄准是用望远镜准确地瞄准目标。首先是把望远镜对向远处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最清晰。再松开固定螺旋,旋转望远镜,使照门和准星的连接对准水准尺,拧紧固定螺旋。最后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清晰地落在十字丝平面上,再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的像靠于十字竖丝的一侧。

精平是使望远镜的视线精确水平。微倾水准仪,在水准管上部装有一组棱镜,可将水准管气泡两端,折射到镜管旁的符合水准观察窗内,若气泡居中时,气泡两端的象将符合成一抛物线型,说明视线水平。若气泡两端的象不相符合,说明视线不水平。这时可用右手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象完全符合,仪器便可提供一条水平视线,以满足水准测量基本原理的要求。注意?气泡左半部份的移动方向,总与右手大拇指的方向不一致。

用十字丝,截读水准尺上的读数。现在的水准仪多是倒象望远镜,读数时应由上而下进行。先估读毫米级读数,后报出全部读数。注意,水准仪使用步骤一定要按上面顺序进行,不能颠倒,特别是读数前的符合水泡调整,一定要在读数前进行。

脚架调成等长并适合 *** 作者身高,将仪器固定在三脚架上,使仪器基座面与三脚架上顶面平行。

将仪器舞摆放在测站上,目估大致对中后,踩稳一条架脚,调好光学对中器目镜(看清十字丝)与物镜(看清测站点),用双手各提一条架脚前后、左右摆动,眼观对中器使十字丝交点与测站点重合,放稳并踩实架脚。

将水准管平行两定平螺旋,整平水准管。

平转照准部90度,用第三个螺旋整平水准管。

检查光学对中,若有少量偏差,可打开连接螺旋平移基座,使其精确对中,旋紧连接螺旋,再检查水准气泡居中。

光学经纬仪的读数 *** 包括水平和垂直度盘、测微装置、读数显微镜等几个部分。水平度盘和垂直度盘上的度盘刻划的最小格值一般为1°或30′,在读取不足一个格值的角值时,必须借助测微装置,光学经纬仪的读数测微器装置有测微尺和平行玻璃测微器两种。

按角度测量键,使全站仪处于角度测量模式,照准之一个目标A。

设置A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照准第二个目标B,此时显示的水平度盘读数即为两方向间的水平夹角。

设置棱镜常数:测距前须将棱镜常数输入仪器中,仪器会自动对所测距离进行改正。

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光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会随大气的温度和气压而变化,15℃和760mmHg是仪器设置的一个标准值,此时的大气改正为0ppm。实测时,可输入温度和气压值,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大气改正值(也可直接输入大气改正值),并对测距结果进行改正。

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距离测量:照准目标棱镜中心,按测距键,距离测量开始,测距完成时显示斜距、平距、高差。

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或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当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时,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后视方向的方位角,并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

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

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照准目标棱镜,按坐标测量键,全站仪开始测距并计算显示测点的三维坐标。

全站仪的的数据通讯是指全站仪与电子计算机之间进行的双向数据交换。全站仪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全站仪配置(个人计算机存储卡国际协会,简称PC卡,也称存储卡)卡进行数字通讯,特点是通用 *** 强,各种电子产品间均可互换使用;另一种是利用全站仪的通讯接口,通过电缆进行数据传输。

1、开工前应检查仪器背箱带及提手是否牢固。

2、开箱后提取仪器前要看准仪器在箱内放置的方式和位置,装卸仪器时,必须握住提手,将仪器从箱内取出或装入仪器箱时,应握住仪器的提手和基座部分,否则会影响内部固定部件,甚至滑落摔坏仪器,致使仪器不能使用或降低仪器的测量精度。仪器使用完毕,先盖上物镜罩,再擦去表面的灰尘。装箱时各部位要放置稳妥,合上箱盖时无任何障碍。

3、水准仪、全站仪等在太阳光照射下使用的仪器,应给仪器打伞,并带上遮阳罩,影响观测精度。在杂乱环境下测量仪器要有专人守护。当仪器架设在光滑的表面时要用细绳或细铅丝将脚架的三个脚联结起来以防仪器滑倒摔坏。

4、当测站之间距离较远,搬站时应将仪器卸下,装箱后背着走。行走前要检查仪器箱是否锁好,检查安全带是否系好。当测站之间距离较近,搬站时须将仪器连同三脚架一起靠在肩上,但仪器要尽量保持直立放置。

5、搬站之前,应检查仪器与脚架的连接是否牢固,搬运时应把制动螺旋略微关住,使仪器在搬站过程中不致晃动。

6、仪器任何部件发生故障,不得勉强使用应立即进行检修,否则会加剧仪器的损坏程度。

7、光学元件应保持清洁,如粘染灰尘必须用毛刷或柔软的擦镜纸清除。禁止用手指抚摸仪器的任何光学元件表面。清洁仪器透镜表面时需先用干净的毛刷扫除灰尘,再用干净的 *** 棉布沾酒精由透镜中心向外一圈圈的轻轻擦拭。除去仪器箱上的灰尘时切不可用任何稀释剂或汽油应用干净的布块沾中 *** 洗涤剂擦洗。

8、在潮湿环境中作业,工作结束后,要用软布擦干仪器表面的水分或灰尘后才能装箱。回到住地后立即开箱取出仪器放置干燥处,彻底凉干后才能装入仪器箱箱内。

9、所有仪器在连接外部设备时,应注意相对应的接口、电极连接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启主机和 *** 设备。拔 *** 接线时不要抓住线就往外拔,应握住接头顺方向拔 *** ,也不要边摇晃 *** 头边拔 *** 以免损坏接头。数据传输线、GPS, *** ,天线等在收线时不要弯折,应盘成圈收藏,以免各类连接线被折断而影响工作。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头影测量标志点图解和正畸头影测量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标签: 标志点 测量 正畸 图解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