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历史天气?历史天气查询过去一个月

牵着乌龟去散步 天气 3

大家好,关于永州历史天气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历史天气查询过去一个月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历史上的特大雪灾
  2. 湖南永州一年四季的天气
  3. 永州迥龙塔历史传说
  4. 永州零陵2011年4月份天气预报

一、历史上的特大雪灾

东北连降大雪,气温骤降,给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其实,从历史记载来看,我国古代的大雪远比现在大得多,历史上共有四次寒冷期,而大雪也多发生在这四次寒冷期。

之一次是: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850年,即西周前期的之一个寒冷期,相关史料几乎没有。最早的一次记载并未直接说下雪,而是“雨雹”,见于《竹书纪年》,事发西周孝王七年,“冬,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那时牛马部分是野生,抗冻能力极强也照样冻死,可见大雪的犀利。

第二次是:从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相当西汉末年到隋初,期间经历东汉、三国、晋、南北朝。实际上,在这之前反常气候已经出现,大旱大涝不断。刘彻(汉武帝)当皇帝时,好几个年头的冬季都出现了极端的大雪天气。《汉书五行志中之下》记载了西汉时期的重大雪灾。“武帝元狩元年十二月,大雨雪,民多冻死。元鼎二年三月,雪,平地厚五尺。元鼎三年三月水冰,四月雨雪,关东十余郡人相食。元帝建昭二年十一月,齐、楚地大雪,深五尺。”普通百姓有很多冻死,雪厚五尺,以汉代的单位换算,一尺约现在22厘米左右,五尺将达到110厘米,可见雪量之大。古语有云堂堂七尺男儿,大雪几乎到达古人齐胸处了。

第三次是:唐宋元时期,唐末一场超级大雪连皇宫每天都有人冻死了。唐代倒数第二位皇帝李晔(唐昭宗)主政末期的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是个大灾年,先是夏秋之交“久雨”,入冬以后就开始下雪,连雨夹雪一直下到春天也未停止,即史书所谓,“自冬至春雨雪不止。”这么糟糕的雪天,连皇宫粮食都断炊了,李晔只好命令宫人,在宫中支起一个小磨,自磨豆麦充饥。“自后宫、诸王十六宅,冻馁而死者日三四”,堂堂帝王之家,每天都有三四个人被冻饿死,民间灾难之深重就可想而知了。

《宋史·五行志》上的雪灾纪录以北宋初期为最,北宋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主政的22年,有5个年头发生雪灾。宋代关于雪灾记载较多,动植物冻死的不计其数。《宋史五行志》“天禧元年十一月,京师大雪,苦寒,人多冻死,路有僵 *** ,遣中使埋之四郊。二年正月,永州大雪,六昼夜方止,江、溪鱼皆冻死。政和三年十一月,大雨雪,连十余日不止,平地八尺余。冰滑,人马不能行,诏百官乘轿入朝。飞鸟多死。”政和三年十一月的雪连下十多天,鸟都冻死许多,雪深八尺,可想而知有多可怕,人跳进去瞬间就没了。当时京师站岗的士兵手冻得兵器都拿不了,有的士兵被冻成了僵 *** 。”老百姓没吃的没烧的,官府不得不让老百姓到 *** 砍伐花木当柴烧。

第四个寒冷期是明清时期,明清时期降雪日数多,天气寒冷,积雪深度也令人惊恐。据《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历史资料记载,明清两朝江西、浙江、安徽南部、江苏南部都出现过积雪“丈余”的记录。一丈为十尺,明清时期尺的标准不一,大致在0.32-0.35米,与今天一尺33厘米相差不大,约莫就跟一个2升装的饮料瓶高度。“丈余”约为3.3米左右,相当于10个2升饮料瓶的高度,高度估计是农村老家平房顶差不多。朱祁钰(明代宗)当皇帝的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冬,中国自北到南大部分地区都下了罕见大雪,极为严寒,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西等地连下一个多月的雪,灾情严重:江苏苏州,太湖断航,港口封冻,“人畜冻死万计”;浙江安吉,“冻死百余人”;河北沧州,“冻死人畜无数”;山东德州,“人畜冻死”。朱厚照(明武宗)当皇帝的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雪下得最凶猛的是华东地区,这些地区江河冰合,鸟兽冻死,甚至冻毙村民。南方的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等大湖竟然同时成了“超级溜冰场”:太湖,“冰,行人履冰往来者十余日”;洞庭湖,“冰合,人骑可行”。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冬天,华北、华东、华中等地连降大雪,连续下40至60天不等,黄河至龙门段都冻起来了,淮河更是坚冻两个月。全国好多省市的地方志上,都有冻死人记载。

离我们最比较近的就是08年的特大雪灾了。特大暴雪波及的地域很广。从东三省的哈尔滨、伊春、佳木斯、四平、松原、沈阳、鞍山、本溪、葫芦岛、锦州,到 *** 的库伦、通辽、科左后旗,再到山东济南。白茫茫的大雪,覆盖了小半个中国。沈阳全市平均降雪量、积雪量,已全面超过2007年元宵暴风雪,平均积雪40厘米左右,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辽宁更大的一次暴风雪。11月9日, *** 通辽的积雪深度打破自1951年以来最深纪录。通辽科尔沁地区,由于积雪太深,当地居民出行基本靠“爬”,风力大至 *** 级,被吹得睁不开眼。08年的雪灾,很多人应该还记忆犹新。造成那一年灾害的罪魁祸首就是冻雨。这种雨落下时是低于0℃的过冷水滴,碰到树枝、电线、枯草等地上物,就会冻结成外表光滑、晶莹透明的一层冰壳。正是低温冻雨造成电力供应中断、京广铁路湖南段中断、京珠公路湖南段中断,从而对当年的春运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影响。

二、湖南永州一年四季的天气

永州市一年四季比较分明,属中 *** 带 *** *** 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为17.6~18.6℃,无霜期286~311天,日更低气温0℃以下的天数只有8~15天。多年平均降雪日数为3~7天,极端更低气温在-4.9~-8.4℃之间。

日平均气温≥0℃的积温达 *** 50—6800℃,≥10℃的积温为5530~5860℃。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00—174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达101.5~113千卡∕平方厘米。

永州市地貌: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部三面环山、向东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的南缘。境内地貌复杂多样,河川溪涧纵横交错,山岗盆地相间分布。永州山地面积大,主要山脉有越城岭-四明山系、都庞岭-阳明山系和萌渚岭-九疑山系。

永州市地形基本特征,由上述三个山系将永州分隔成南北两大相对 *** 的部分。在三大山系及其支脉的围夹下,构成零祁盆地、道江盆地两个半封闭型的山间盆地。

三、永州迥龙塔历史传说

1、在明朝以前,永州地区的气候常常阴雨连绵,潇水洪水泛滥,白浪滔滔,被人们认为是孽龙作祟所致。洪水频繁地夺去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当地人尽管求助于 *** ,却未能阻止灾难的发生。因此,那时永州的人口稀少,田园荒芜,生活极其困苦。

2、直到唐元和年间,据传柳宗元撰写了《塑螭文》,这篇作品似乎带来了某种程度的改变,洪水的肆虐有所减缓。然而,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明万历甲申年,即公元1584年。邑人钦差巡抚、 *** 江右佥都御史吕藿慷慨解囊,出资建造了一座宝塔,这座塔的建造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即“回”住孽龙,以镇住水患。从此,永州地区的天气开始变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永州历史天气?历史天气查询过去一个月-第1张图片-

3、如今,塔的更底层保留着巡抚湖广右佥都御史、福建籍人士陈省的手迹,他题写了“回龙定塔”四个大字,这不仅是对塔的赞誉,也是那段苦难历史的见证,显示了这座塔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四、永州零陵2011年4月份天气预报

1、2011年04月11日零陵天气:小雨,气温18~ 14℃,风力微风

2、2011年04月12日零陵天气:小雨转阴,气温21~ 15℃,风力微风

3、2011年04月13日零陵天气:多云,气温25~ 15℃,风力微风

4、2011年04月14日零陵天气:多云,气温27~ 19℃,风力微风

5、2011年04月15日零陵天气:多云转阴,气温28~ 17℃,风力微风

6、2011年04月16日零陵天气:雷阵雨转小雨,气温25~ 17℃,风力微风

7、2011年04月17日零陵天气:雷阵雨伴有冰雹转雷阵雨伴有冰,气温24~ 18℃,风力微风

8、2011年04月18日零陵天气:雷阵雨伴有冰雹转雷阵雨,气温24~ 15℃,风力微风

9、2011年04月19日零陵天气:雷阵雨伴有冰雹转阵雨,气温23~ 17℃,风力微风

10、2011年04月20日零陵天气:阵雨转雷阵雨伴有冰,气温26~ 16℃,风力微风

11、2011年04月21日零陵天气:雷阵雨转雷阵雨伴有冰,气温27~ 17℃,风力微风

12、2011年04月22日零陵天气:雷阵雨伴有冰雹转阵雨,气温25~ 19℃,风力微风

13、2011年04月23日零陵天气:雷阵雨伴有冰雹转阵雨,气温27~ 18℃,风力微风

14、2011年04月24日零陵天气:阵雨,气温23~ 16℃,风力微风

15、2011年04月25日零陵天气:雷阵雨伴有冰雹转雷阵雨,气温25~ 19℃,风力微风

16、2011年04月26日零陵天气:雷阵雨转阵雨,气温26~ 18℃,风力微风

17、2011年04月27日零陵天气:雷阵雨转雷阵雨伴有冰,气温27~ 17℃,风力微风

18、2011年04月28日零陵天气:雷阵雨伴有冰雹转雷阵雨,气温25~ 17℃,风力微风

19、2011年04月29日零陵天气:雷阵雨伴有冰雹转雷阵雨,气温23~ 16℃,风力微风

20、2011年04月30日零陵天气:雷阵雨转阵雨,气温27~ 17℃,风力微风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永州 历史 天气查询 过去 天气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