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长征怎么读,以及艰难的拼音怎么读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请问七律长征里面的生字拼音怎么读
1、七律长征的生字拼音和组词如下:
2、崖(yá):山崖、悬崖、断崖、悬崖勒马;渡(dù):渡口、渡河、大渡河、荒村野渡;索(suǒ):铁索、绳索、索道、搜索、索要、索赔;寇(kòu):日寇、敌寇、贼寇、寇边;冀(jì):冀南、希冀、晋察冀、京津冀;副(fù):副手、副食、副班长、名副其实。
3、榴(liú):石榴、榴莲、手 *** ;弹(dàn): *** 、 *** 、 *** 、弹丸、手 *** 、 *** ;抡(lūn):抡圆、抡拳;贯(ɡuàn):连贯、贯彻、籍贯、全神贯注、腰缠万贯;棋(qí):棋盘、象棋、星罗棋布、举棋不定;悬(xuán):悬崖、悬案、悬殊、真悬、悬灯;结彩沸(fèi):沸点、沸水、热血沸腾。
4、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只是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平常的事。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却像翻腾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行军脚下滚动的泥丸。
5、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 *** , *** 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不仅是 *** 对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的回顾,也寄托着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二、七律长征读音
《七律·长征》的读音是[qī lǜ cháng zhēng]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 *** 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 *** 率领 *** 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2、长征:1934年10月间, *** 红军主力从 *** *** 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 *** 、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 *** 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 根据地。
5、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6、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三、长征读音
1、①(动)长途旅行;长途出征:久戍人将老,~马不肥。②(名)特指中国工农红军1934—1936年由长江南北各苏区转移到陕甘苏区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土地 *** 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3、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 主力红军为摆脱 *** *** 的包围追击, *** 实行战略 *** 转移,退出 *** 根据地,进行长征。
4、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 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 *** 军数百个团。
5、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 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6、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 *** 长征的胜利结束。
四、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怎么读
1、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怎么读如下:
2、hóng jūn bú pà yuǎn zhēnɡ nán,wàn shuǐ qiān shān zhǐ děnɡ xián。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wǔ lǐnɡ wěi yí téng xì lànɡ,wū méng pánɡ bó zǒu ní wán。
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6、jīn shā shuǐ pāi yún yá nuǎ,dà dù qiáo héng tiě suǒ hán。
7、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8、gèng xǐ mín shān qiān lǐ xuě,sān jūn guò hòu jìn kāi yǎn。
9、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0、红军不怕 *** 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11、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12、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 *** 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 *** ,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13、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 *** , *** 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14、《七律·长征》仅用56个字,便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通过生动典型的事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 *** 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15、这首诗的首联是全诗的统领,以直白的语言,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高度概括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给整首诗奠定了轻松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远征难”三个字概括了红军在长 *** 中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间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五、长征七律诗读音
1、hong jun bu pa yuan zheng nan, wan shu qian shan zhi deng xian.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wu ling wei yi teng xi lang, wu meng pang bzu ni wan.
4、五岭透迤腾细浪,乌蒙磅磺走泥丸。
5、jin sha shui pai yun ya nuan, da du heng tie suo han.
6、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7、geng xi min shan qian li xu,san jan guo hou jin kai yan.
8、更喜氓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9、译文:红军不怕 *** 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10、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给人温暖的感受。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11、这是一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 *** 的历史事件的 *** 史诗。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 *** 的 *** 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 *** 乐观主义精神。
1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 *** 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六、七律长征怎么读
1、七律长征朗读时要读出诗中那种满欢喜悦地赞美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 *** 精神的磅礴气势。
2、《七律·长征》是 *** 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写于1935年10月。此诗是 *** 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所作。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 *** 英雄主义和 *** 乐观主义精神。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七律·长征 ***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关于长征怎么读和艰难的拼音怎么读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