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獯鬻怎么读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獯粥怎么读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獯鬻怎么读和獯粥怎么读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玁狁怎么读
玁狁它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名,也写作“猃狁”、“獯鬻”、“荤允”等。这个民族在春秋时期主要分布在今甘肃、陕西、山西等地区,是秦、晋等国的北方劲敌。
关于玁狁的解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玁狁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母亲为蜀山氏之女,名叫昌仆,生下都广野而来的白狼白鹿为瑞兽群之后的始祖。另一种观点认为玁狁是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属于西羌的一支,在东汉时期被 *** 们称为“獯鬻”。
无论哪种观点,都认为玁狁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文化、风俗、语言等方面都与周围的汉族有着很大的差异。在历史上,玁狁与汉族之间存在着许多战争和交流,这些交流也对汉族的文化和语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玁狁对于中国历史的三个重要 *** :
玁狁作为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与中原文明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冲突和交流。在春秋战国时期,玁狁成为了中原各国的重要威胁,各国为了防御玁狁的进攻,不断加强边防建设。同时,玁狁的文化、风俗、语言等方面也与中原文明有所不同,对于中原文明的多样 *** 和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玁狁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玁狁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在 *** 上,玁狁曾经建立了自己的 *** ,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经济上,玁狁的游牧经济也为中国历史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文化上,玁狁的文化、风俗、语言等方面也为中国历史的文化多样 *** 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3、玁狁对于中国历史疆域形成的作用
玁狁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民族,对于中国历史疆域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秦朝时期,玁狁的 *** 被纳入到了中国的版图之中,成为了中国历史疆域的一部分。同时,在汉朝时期,玁狁也逐渐被汉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民族。这些历史事件对于中国历史疆域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醴,餍,罂,鬻,杓,挹,膈,怎么读
醴拼音:lǐ,餍拼音:yàn,罂拼音:yīng,鬻拼音:yù,杓拼音:sháo、 biāo,挹拼音:yì,
拼音:lǐ,部首:酉,笔画:20,繁体:醴,五笔: SGMU。
lǐ:声母:l,韵母:i,声调:第三声。
组词:醴酪、牲醴、辞醴、醮醴、醲醴、稻醴、鸩醴、啐醴、飨醴、醴杯。
拼音:yàn,部首:厂,笔画:15,繁体:餍,五笔:DDWE。
yàn:声母:y,韵母:an,声调:第四声。
组词:无餍、餍足、餍禄、餍饱、不餍、饱餍、餍见、餍寐、属餍、餍食。
拼音:yīng,部首:缶,笔画:14,繁体:罂,五笔: MMRM。
yīng:声母:y,韵母:ing,声调:之一声。
组词: *** 、油罂、木罂、瓷罂、皤罂、罍罂、金罂、银罂、玉罂、罂盎。
拼音:yù,部首:鬲,笔画:22,繁体:鬻,五笔: XOXH。
yù:声母:y,韵母:u,声调:第四声。
组词:獯鬻、鬻鬻、鬻口、买鬻、质鬻、自鬻、鬻第、鬻歌、鬻狱、鬻妾。
拼音:sháo、biāo,部首:木,笔画:7,繁体:杓,五笔:SQYY。
sháo:声母:sh,韵母:ao,声调:第二声。
biāo:声母:b,介母:i,韵母:ao,声调:之一声。
组词:杓建、衡杓、杓风、星杓、樽杓、鸬杓、瓢杓、杯杓、柘杓、杓棒。
拼音:yì,部首:扌,笔画:10,繁体:挹,五笔: RKCN。
组词:挹注、奖挹、挹取、降挹、推挹、冲挹、叹挹、餐挹、挹郁、采挹。
拼音:gé,部首:月,笔画:14,繁体:膈,五笔:EGKH。
释义:人或哺乳动物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膜状肌肉。收缩时胸腔扩大,松弛时胸腔缩小。旧称膈膜或横膈膜。
gé:声母:g,韵母:e,声调:第二声。
组词:膈膜、膈噎、拊膈、郁膈、肝膈、关膈、噎膈、五膈、肺膈、膈疝。
三、獯鬻怎么读 獯鬻的含义
2、獯鬻是指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是匈奴在夏朝时的名称,也作薰育、荤粥、薰粥。古族名。与猃狁同族之称,而熏育之名较早。居地在周王朝之西北,西起汧陇,东至山西太行一带。
特别说明:通过以上关于獯鬻怎么读獯鬻的含义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会对獯鬻怎么读獯鬻的含义有个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四、獯鬻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
獯鬻的读音为xūn yù,意思是指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是匈奴在夏朝时的名称,也作薰育、荤粥、薰粥,古族名,亦作“獯粥”。
1、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与猃狁同族之称,而熏育之名较早。居地在周王朝之西北,西起汧陇,东至山西太行一带。夏商时称獯鬻,周时称猃狁,秦汉称匈奴。《孟子·梁惠王下》:“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勾践事吴。”赵岐注:“獯鬻,北狄彊者,今匈奴也。”
2、泛指北方少数民族。唐张说《高宗 *** 大帝室钧天之舞乐章》:“化怀獯鬻,兵戢句骊。”清赵翼《静观》诗之十三:“或笑此论迂,谓北有獯鬻。”《后汉书·南匈奴传》:“昔猃狁獯粥之敌中国,其所由来尚矣。”李贤注:“周曰猃狁,尧曰熏粥,秦曰匈奴。”明汪廷讷《种玉记·捷报》:“休道是白登曾此围高帝,獯鬻犹然屈太王。”
3、造句:(1)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句践事吴。(2)古西域有一蕉族,族中之女生了一子,神俊异秉,天赋宏才海内怨愤,归正反本暨于氏、羌率服。
五、狁怎么读 狁正确读音
2、中国古代北方与西北民族。又称荤粥、獯鬻、猃狁、薰育等。见于金文及先秦古籍。殷周之际,主要活动于今陕西、甘肃北部和 *** 自治区西部。
3、康熙字典:《广韵》余准切《集韵》《韵会》庾准切,?音尹。《玉篇》玁狁。《集韵》猃狁,匈奴别号。《诗·小雅》玁狁孔棘。《又》薄伐玁狁。《史记·匈奴传》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
六、獯怎么读
1、獯,汉字,读xūn。〔獯鬻〕中国夏代称北方民族。周代称“猃狁”;汉代后称“匈奴”也叫荤粥。
2、(1)獯猃[xūn xiǎn]:獯鬻是指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是匈奴在夏朝时的名称,也作薰育、荤粥、薰粥。古族名。与猃狁同族之称,而熏育之名较早。
3、(2)獯虏[xūn lǔ]: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4、(3)獯羯[xūn jié]:泛指北方少数民族。
5、玁狁[xiǎn yǔn]。玁狁是中国古代民族名,亦作“䞤狁”、“猃狁”、“荤允”、“荤粥”、“獯(熏)鬻”、“薰育”、“严允”等。古族名。中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即北狄(秦汉时的匈奴),活动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
6、相传远古时曾遭黄帝驱逐。殷周之际游牧于今陕西、甘肃北境及宁夏、内蒙西部。西周初其势渐强,成为周王朝一大威胁。周宣王曾多次出兵抵御,并在朔方建筑 *** 。
7、《广韵》《集韵》《正韵》𠀤许云切,音薰。《玉篇》獯鬻。《广韵》夏曰獯鬻,周曰猃狁,汉曰匈奴。《孟子》大王事獯鬻。《集韵》或作𤟤。通作荤。
七、“玁狁”怎么读
玁狁读音为:xiǎn yǔn,玁狁指我国古代北方民族。
一、玁拼音:xiǎn,注音:ㄒ一ㄢˇ,简体部首:犭部,部外笔画:19画,总笔画:22画
繁体部首:犬部,部外笔画:20画,总笔画:23画,五笔:QTKT,仓颉:KHRRK
郑码:QMCM,四角:46248,结构:左右,电码:3760,统 *** :7381
笔顺:ノフノ丨フ一丨フ一一ノフ一丨丨一一一ノ一ノ丶
二、狁拼音:yǔn,注音:ㄩㄣˇ,简体部首:犭部,部外笔画:4画,总笔画:7画
繁体部首:犬部,五笔:QTCQ,仓颉:KHIHU,郑码:QMZR,四角:43212
结构:左右,电码:3696,区位:6581,统 *** :72C1,笔顺:ノフノフ丶ノフ
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也作荤粥。
文章分享结束,獯鬻怎么读和獯粥怎么读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