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珌怎么读的问题,以及和珌读什么音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玚怎么读人名
1、[yáng]一种玉;人名用字。[chàng]古代祭祀用的一种圭。
2、玚珌:[dàng bì],末端以黄金为饰的刀鞘。瑒,通“璗”。参见“瑒琫”、“璗琫”。
3、玚花:[yáng huā],即玉蕊花。一名山矾。
4、玚琫:[yáng běng],即璗琫。上端以黄金装饰的刀鞘。瑒,通“璗”。《汉书·王莽传上》:“於是莽稽首再拜,受绿韍衮冕衣裳,瑒琫瑒珌。”王先谦补注“此‘瑒’盖‘璗’之借字。
5、圭,中国古代六礼器之一,出自明朝冯梦龙所著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
6、真正的玉圭见于商代,有两种形式,一种平首,圭身饰双钩弦纹,另一种尖首平端,近似后代的圭。
7、周代玉圭,以尖 *** 条形为多,圭身素面,尺寸一般长15至20厘米。战国时期出土的圭数量较多,其中不少是石制的。圭身宽窄大小不一,现今所见的均为光素。山西侯马盟誓遗址所出的盟书均书写于不规则的石圭上。
8、汉代玉圭己从社会日常生活中消失,只有王公贵族为了显示其地位,才特别雕造了少量的玉圭。宋以后,历代都有不少仿制品。明代玉圭呈尖首平底状,有的器表满布浮雕的谷纹或蒲纹,有的阴刻出四山纹,寓 *** 四方。
9、周天子为便于 *** ,命令诸侯定期朝觐,以便禀承周王室的旨意。为表示他们身份等级的高低,周王子赐给每人一件玉器,在朝觐时持于手中,作为他们身份地位的象征。比如,通过不同尺寸的圭,显示了上至天子、下到侯位的不同等级;同时不同尺寸的圭加以不同的名称(如镇圭、桓圭、信圭、躬圭)等,也显示了周室安邦理国的信念。
10、不同名称的圭是赋予持有不同权力的依据,如:珍圭——召守臣回朝,派出传达这个使命的人必须手持珍圭作为凭证;遇自然灾害,周天子派去抚恤百姓的大臣所持的信物,也为珍圭;谷圭——持有者行使和解或婚娶的职能;琬圭——持有者行使嘉奖的职能;琰圭——持有者行使处罚的职能。
二、玚怎么读
玚字有两种读音,分别是yáng和chàng。
释义:古代祭祀用的一种圭。也叫玚圭。
(1)释义:即璗琫。上端以黄金装饰的刀鞘。瑒,通“璗”。
(2)例句:《汉书·王莽传上》:“於是莽稽首再拜,受绿韍衮冕衣裳,瑒琫瑒珌。”
(1)释义:即玉蕊花。一名山矾。
(2)例句: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六:“江南野中,有小白花,木高数尺,春开,极香,土人呼为瑒花。瑒,玉名,取其白也。鲁直云:‘荆公欲作诗而陋其名,予请名曰山矾。野人取其叶以染黄,不借矾而成色,故以名尔。’”
多音字具有两个或更多不同的读音。一个多音字在不同的语境和用法中,可能采用不同的读音,但通常只有一个基本含义。
多音字的不同读音通常与其发音和字形有关。有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是由于历史演变、方言差异或异体字的存在造成的。
在实际交流和阅读中,确定多音字的正确读音通常依赖于上下文。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词语的组合和意义,我们能够确定多音字应该采用哪个读音。
多音字丰富了汉字的表现力和语言的韵味。通过合理运用不同的读音,我们可以在表达时增添细微的情感色彩和意义。
多音字增加了学习汉字和理解汉语的难度,特别对于非母语学习者来说更具挑战 *** 。熟悉多音字的不同读音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实践。
三、珌字怎么读
1、珌字读bì,是古代的一种剑鞘和刀鞘的装饰品,形状像磬,有钮,可以系玉。在古代,玉是用来象征君子之德的,因此,珌字也引申为“君子之德风”的意思。
2、在汉字中,珌字是一个比较生僻的字,使用频率不高。但是,通过了解它的读音和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中对于君子之德的崇尚和追求。
3、在古代,剑和刀是男子的随身 *** ,也是象征男 *** 社会地位和身份的标志。因此,对于剑和刀的装饰品,古 *** 赋予了它们特殊的象征意义。珌字就是其中之一,它象征着君子的德风和道德品质。
4、在古代文学中,珌字也常被用来形容君子的风度和气质。比如,《诗经》中的《大雅·文王之什·皇矣》中就有“君子之德,风靡一方”的诗句。这里的“风靡一方”,可以理解为“像风一样吹向四方”,形象地表达了君子之德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5、除了在古代文学中,珌字也在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 *** 现过。比如,在中国古代的科举 *** 中,考生在参加 *** 时需要交上自己的“门生帖子”,其中有一种叫做“剑珌帖子”,也就是用剑珌作为装饰的帖子。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 *** 和军事的崇尚,也体现了社会对于君子之德的追求和向往。
6、总的来说,珌字虽然是一个比较生僻的字,但是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是非常丰富的。通过对这个字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君子之德的崇尚和追求。
四、镠怎么读
1、liú,声母l,韵母iu,声调二声。
2、镠,汉字,意思是含金量高的金子。
3、出处:宋代王安石《谢赐对衣鞍马表》:“出大庭之显服,束以精镠。”
4、《唐韵》《集韵》力幽切,音蟉。《说文》弩眉也。
5、又《说文》黄金之美者。《广韵》紫磨金。《尔雅·释器》黄金谓之璗,其美者谓之鏐。《注》鏐卽紫磨金。《诗·小雅·鞞琫有珌笺》大夫镣琫而鏐珌。《释文》鏐,力幽反。
6、又力幼反,又力虬反。黄金之美者。
7、又人名。《五代史》吴越王钱鏐。
8、又与璆通。《书·禹贡》厥贡璆铁银镂砮磬。《注》璆,紫磨金。
五、邝珌万拼音怎么读
拼音:kuàng;声母:k;韵母:ang
意思:数目。十个一千;比喻很多。
1、玚珌[dàng bì]末端以黄金为饰的刀鞘。瑒,通“璗”。
3、玉珌[yù bì]安在剑鞘尾端的玉制品,流行于战国秦汉时期。
4、瑒珌[chàng bì]末端以黄金为饰的刀鞘。瑒,通“璗”。
5、镠珌[liú bì]用纯美黄金 *** 的刀鞘末端的装饰品。珌,刀鞘末端饰物。
6、万事[wàn shì]一切事情:万事不求人。
7、万千[wàn qiān]形容数量多:万千的科学家。
8、万福[wàn fú]旧时妇女行的敬礼,两手松松抱拳重叠在胸前右下侧上下移动,同时略做鞠躬的姿势。
9、万众[wàn zhòng]广大群众;千千万万的人:万众一心。
六、建安七子中有个叫 应玚,“玚”怎么读
古代祭祀用的一种圭。也叫玚圭。
应玚(177—217年),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应玚初被魏王曹 *** 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应玚为将军府文学。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应玚卒于疫疾。
应玚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诗歌亦见长,与其弟应璩齐名。明人辑有《应德琏集》。
1、玚珌[ dàng bì ]末端以黄金为饰的刀鞘。瑒,通“璗”。参见“瑒琫”、“璗琫”。
2、玚花[ yáng huā ]即玉蕊花。一名山矾。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六:“江南野中,有小白花,木高数尺,春开,极香,土人呼为瑒花。瑒,玉名,取其白也。”
翻译:江南野外有一种小白花,大概高数尺,春天开花,香味浓郁,当地人称为瑒花,花名是按它的颜色得到的。
3、玚琫[ yáng běng ]即璗琫。上端以黄金装饰的刀鞘。瑒,通“璗”。
《汉书·王莽传上》:“於是莽稽首再拜,受绿韍衮冕衣裳,瑒琫瑒珌。”
翻译:于是王莽再次行大礼叩拜,接受了加冕的衣服,拿着黄金装饰的器具。
七、鏐怎么读
镠,汉语二级字,读作镠(liú),意思是含金量高的金子。出自《谢赐对衣鞍马表》
镠有三个读音:liáo、liú、liù(liáo、liù是删除的用法,没有具体含义)。
liáo,声母l,介母i,韵母二声。
liú,声母l,韵母iu,声调二声。
liù,声母l,韵母iu,声调四声。
部首钅部,部外笔画11画,总笔画16画。
五笔QNWE,仓颉OP *** H,郑码PYOP,四角87722。
结构左右,统 *** 9560,笔顺ノ一一一フフ丶一フ丶一ノ丶ノノノ。
含金量高的金子:出大庭之显服,束以精镠。——王安石《谢赐对衣鞍马表》
用纯美黄金 *** 的刀鞘末端的装饰品。珌﹐刀鞘末端饰物。
在19世纪之前,人类社会的黄金生产力水平非常低,有人研究认为:在19世纪之前数 *** 的历史中,人类总共生产的黄金不到1万吨,如18世纪的100年仅生产200吨黄金。
由于19世纪一系列黄金资源的发现,使得从那时起黄金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在19世纪后半段的50年里,黄金产量超过了这之前5000年的总量。2013年,全世界黄金总产量约2,770吨。
关于珌怎么读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