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趋这个字怎么读和趋怎么读什么意思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趋”这个字怎么读
1、快走:~走。~进。~前。~奉。~翔(快走像鸟展翅飞翔)。~炎附势(奔走于权贵,依附有权势的人)。~之若鹜(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争着去,含贬义)。
2、归向,情势向着某方面发展:~向。~势。大势所~。
4、追求,追逐:~时(追求时髦)。~利。~光 *** 。
趋时、日趋、趋势、趋避、趋向、趋附、趋奉
趋教、异趋、节趋、趋趋、步趋、趋影、趋发
造字本义:动词,庄稼成熟时迅速抢收。
文言版《说文解字》:趋,走也。从走,刍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趋,小跑。字形采用“走”作边旁,采用“刍”作声旁。
二、鹜字怎么读,趋之若 鹜本词地意思是什么
1、“趋之若鹜”为何频频用错?作者陈森林
2、一般认为,“趋之若鹜”是一个贬义词,有一年的 *** 就考了这个成语,强调了其贬义的用法。如下:
3、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1997年 *** 题)
4、这个句子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齐白石画展”的热情、踊跃,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鹜”(《现代汉语词典》: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当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它应该换用哪一个成语呢?却成了中学语文教师颇费踌躇的事。
5、有的教师认为可改为“纷至沓来”,但是这两个成语撇开感 *** 彩不议,就其实质 *** 内涵(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来看并不是等义的。“纷至沓来”的意思是: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现代汉语词典》)。两个成语的观察点不同,前者的观察点是“去”“前往”这一方,为了追逐(不好的事物)纷纷前去;后者的观察点是被“光临”的一方,强调的是“到来”而不是“去”。另外,“趋之若鹜”重点是说大家都“去”,至于“去”的方式并不计较;后者则是对“来”的方式作出描述,是一种动态,一种持续的行为。
6、有人提出改为“争先恐后”。“争先恐后”多含褒义,《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解释:“抢在前头,唯恐落在后面。形容奋勇进取。”但是它不能替代“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却是二者词 *** 不同,“趋之若鹜”是动词 *** 短语,“争先恐后”则是形容词 *** 的。一般用“争先恐后”造句是将它作状语。如《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所举的例子:战士们跑到医院,争先恐后地要求为 *** 的战友献血。“趋之若鹜”则通常作谓语。
7、我们上网搜索,所看到的“趋之若鹜”的用例绝大多数都是褒义或中 *** 而并非贬义,就是说大家都用错了。这和成语“炙手可热”的遭遇实在有点相似(它也是由贬义转为褒义或中 *** )。以下是我上网搜索的部分结果:
8、①泰宁营造宽松环境客商趋之若鹜(《三明日报》2004年5月25日)
9、②莎拉波娃正式亮相中网观众记者趋之若鹜(华奥星空2004年9月21日)
10、③商业地产开发:丰厚回报使投资者趋之若鹜(新浪2005年8月31日)
11、④企业开出1000元左右的月薪,还有不少大 *** 趋之若鹜。( *** 网2006年10月20日)
12、⑤吴睿鸫:为何对 *** 大学趋之若鹜(《燕赵都市报》2007年7月3日)
13、以上5个例子,只有①③可以换成“纷至沓来”,其他不能换;而它们都不能换成“争先恐后”。至于“过江之鲫”“如蝇逐臭”“如蚁附膻”等含有近似意义的成语,由于都是贬义,就不存在是否替代的问题了。“接踵而至”“鱼贯而入”等成语只是具体描述,没有任何抽象的概括,不适合对总体情况的表达。
14、现在很多媒体和作者都把“趋之若鹜”这个成语中 *** 化了,可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表达“很多人争着赶去”这个意思的时候,汉语中似乎还没有其他成语可以很好地担当这一角色。所以,有时是汉语词汇本身的贫乏,而不是人们学识的缺乏,导致了一些词语的误用。况且所追求的事物是否正当,其判断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对利益的诉求已经被广泛认可,合法经营受到法律的保护,市场经济走向更承认人们理 *** 的逐利行为。对于能带来利益更大化的事物或行为产生趋附的动机,成为人们自然的选择。在这种背景下,成语“趋之若鹜”有可能在人们长期“趋之若鹜”地“错用”的环境中产生“积非成是”的效应,从而逐渐向中 *** 转化,并最终改变词典中的解释。
三、趋字怎么读
1、趋字是一个动词,其基本含义是向某个方向移动或前进。这个字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例如《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趋,走也。”在现代汉语中,趋仍然保留着这个基本含义,同时也有其他引申含义,如趋势、倾向等。
2、趋字的发音为声母q和韵母u的组合,读起来时要注意发音清晰,尤其是声母部分要发出清晰的q音。在口语交流中,趋字常常用于表达某种动作或行为的动向,如“趋势”表示事物发展的方向或动向,“趋向”则表示某种事物发展的方向或目标。
3、此外,趋字还常常和其他汉字组成词语,如趋近、趋利避害等。在这些词语中,趋字的含义也有所不同。例如,趋近表示逐渐接近某个目标或事物;趋利避害则表示追求好处而避免坏处。这些词语中的趋字都传达了一种向某个方向移动或前进的含义。
4、总之,趋字的发音为qū,基本含义是向某个方向移动或前进。在口语交流或文献阅读中,要注意正确发音,并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和用法。
四、趋怎么读拼音
qū的发音为[qū],可以表示以下含义:
2、趋和奉迎(谄媚奉承)相伴来去,就会引发心里等方面的(灾殃/想方设法把趋过去,)、身败名裂、身心劳疾等负面的因素,或心术不正而逆势而行(含贬义):如“趋炎附势。”
cù的发音为[cù],可以表示以下含义:
2、往,赴:如“父召诸子语之曰:‘趋我三年。’”
3、拜访:如“过故人庄,趋从村外还。”
4、趋向:如“汉兵诛败匈奴兵,胡趋坏其累重。”
1、趋近(qū jìn):指接近、靠近。
2、趋势(qū shì):指事物发展的动向或趋向。
3、追求(qū zhuī):指尽力寻找或探索某种目标。
4、趋附(qū fù):指依附、追随。
5、趋前(qū qián):指向前行动或积极向前进。
6、趋炎附势(qū yán fù shì):指巴结权贵或依附有权势的人。
7、人云亦云(rén yún yì yún):指别人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没有主见。
8、趋之若鹜(qū zhī ruò wù):指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
9、见风是雨(jiàn fēng shì yǔ):指看到一点迹象就当成事实,比喻轻浮、不深入了解情况就盲目行动。
10、趋利避害(qū lì bì hài):指追求利益而避免危害。
11、明哲保身(míng zhé bǎo shēn):指明智的人善于保护自己,不参与政事或卷入无谓的纷争中。
五、这个字怎么读
1、①字体(不同于书法上的艺术流派)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殷商→西周→战国时秦国→秦朝→秦朝—三国→魏晋以后。
2、②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见的最早的成批的成体系的较为成熟的文字,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时代通行的文字(因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又因 *** 9年在河南安阳附近的小屯村商朝遗址中被发现的,所以又叫殷墟文字。
3、甲骨文的主要特点是字形由细瘦的线条构成,多直笔,拐弯处多是方笔,棱角分明,外形参差不齐,字的大小也不统一,这是因为甲骨文一般是用刀刻的,而且龟甲和兽骨质地坚硬,所以,甲骨文又称殷契、契文。
4、虽然甲骨文不带表音成分的字占绝大多数,图画特征比较明显,而且文字尚未经过统一,结构尚不定型,偏旁不固定,异体字较多。但它已是相当发达的文字了,可以用来记录较为复杂的内容,有些文字已经带表因成分,有了假借字。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是商代王室占卜的记录,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也就是卜辞。
5、③金文是因浇铸或刻在青铜器上而得名金文,又因青铜器以钟鼎为最多,所以金文又称钟鼎文,其文辞被称为铭文。金文主要流行于西周时代。由于金文是浇铸而成的,所以壁画肥大厚实,丰满圆浑。
6、在结构和 *** 宽上,金文更趋于整齐、匀称、方正,图画特征减少,文字的符号 *** 增强,但异体字依然较多。可见,金文也还是典型的古文字。
7、④篆书有大篆和小篆之分。大篆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8、广义的大篆指先秦时期的所有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 *** 文、春秋战国时代通行于六国的其他文字。狭义的大篆专指春秋战国时秦国的文字。
9、狭义的大篆一般以 *** 文和石鼓文为 *** 。 *** 文传说是《史 *** 篇》里的字,石鼓文因刻在鼓形石上而得名。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字形上比大篆简化了许多,笔画比大篆简单,结构上更加匀称、整齐,线条略带弧形,偏旁也较为固定,减少了异体,字型进一步区域定型化。
10、小篆以泰山刻石为 *** 。小篆是汉字之一次规范化的字体,小篆的诞生标志着汉字的统一,堆焊子的规范化和符号化祈祷了重要的作用。
11、⑤隶书分秦隶和汉隶,秦朝以小篆为标准字体,同时还通行隶书。隶书是下级人员用于日常书写的辅助字体,比小篆方正一些,实际上是写得潦草一点的小篆。秦隶发展到汉代更加趋于简单易写,从而形成汉隶,是汉代通行的正式字体。
12、汉隶又叫今隶,相对的秦隶又称为古隶。隶书的诞生在汉字发展史上占重要地位,它是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转折点。隶书变古汉字的曲折线条为方折,变弧形为直线,从而形成笔画,这就突破了古代汉字的基本体式,变汉字为扁方形字体。
13、隶书的壁画平直,笔势舒展,每个字都用“挑法”,有波,有棱角。隶书用点、竖、横、撇、捺等笔画转写篆书所发生的汉字字体的变化,称为“隶变”。
14、隶变改造了小篆的偏旁,使汉字进一步变成纯粹符号 *** 质的文字,大大降低了汉字的繁难程度,奠定了楷书的基础。
15、⑥楷书使汉字完全变为由笔画组成的方块形符号。
16、⑦草书分章草和狂草,前者是与汉隶相对应的一种字体,起于秦末汉初;唐代以后出现狂草。
17、⑧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以后今草和楷书盛行时出现的一种字体,是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文章分享结束,趋这个字怎么读和趋怎么读什么意思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