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钲的拼音怎么读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钲的多音字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钲字怎么读
问题一:“钲”这个字怎么念?拼音: zhēng,笔划: 10
部首:钅五笔输入法: qghg笔顺编号:3111512121
击奏体鸣乐器。中国古代打击乐器。铜制。古代的
钲有两种形制,其一指殷周时代的“铙”(与现在所称
的铙钹不同),《说文》:“钲,铙也,似铃,柄中,上
下通。”其实当时的钲与铙在形制上有所不同。钲用于
军事,见后汉李尤《钲铭》:“申严号令,誓饬师旅;以
肃纪律,万众是听”;其二系指古代传自南方民族的锣
形乐器,唐杜佑《通典》云埂“钲……有如大铜叠,悬而
击之,以节鼓,呼曰钲。”宋陈□《乐书》也记载钲是来
自南方的乐器。泰国、 *** 、印度尼西亚等国均有编钲。
钲也用于仪仗乐队。《明会典・大驾卤簿》:“金钲四
面,铜质、竹匡,用红梗系钲于匡。钲径九寸五分。”这
种用于鼓吹乐的钲,悬挂在双龙架上,形如铜锣,以木
相关词语:钲鼓钲@云钲钲鼙钲铙钲人钲歌银钲司钲神钲锋钲鼓钲金钲鸣钲
问题二:钲这个字念什么是多音字吗? *** ;
[1]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做的,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1]古代乐器名。形如钤,有柄可执,行军时用
钲,铙也,似铃,柄上下通。――《说文》
钲,铃也。――《广雅・释器》
方叔率止,钲人伐鼓。――《诗・小雅・采芑》
又如:钲鼓(古时行军击钲使士兵肃静,击鼓使士兵前进。后用钲鼓为军事的代称);钲歌(即铙歌,军乐);钲人(掌管鸣钲击鼓之事的官吏);钲@搭酃?
于上谓之鼓,鼓上谓之钲,钲上谓之舞。――《周礼・考工记》。孙诒让正义:“程瑶田云:『鼓上,为钟体之上段正面也,谓之钲。』”
问题三:钲鸿基的钲读什么???????????????????????钲 zheng一声
问题四:征字下面心字怎么读惩:征字下面心字读 chéng
⑶处罚,警戒:严~。~罚。~办。~戒。~治。~一警百。
⑷苦于:“~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⑸郑码:OIIW,U:60E9,GBK:B3CD
⑹笔画数:12,部首:心,笔顺编号:332121214544参考词汇
问题五:杲这个字怎么读杲拼音:
1.日出明亮。 2.明亮;光明。 3.高远。 4.白。5.姓。
问题六:屈、钲、潼、三字草书怎么写屈、钲、潼
问题七:treyarch怎么读。。。。。 20分读存档,顺便让你反思反思。
问题八:钲字粤语怎么读,求帮忙,谢谢两个发音都ok,zing1或zing3,分别同音字为:贞,正
问题九:“隼”这个字怎么读,象征着什么隼拼音:
[释义]鸟类的一科,翅膀窄而尖,上嘴呈钩曲状,背青黑色,尾尖白色,腹部 *** 。饲养驯熟后,可以帮助打猎。亦称“鹘”。
问题十:曹 *** 北征乌桓这个字音怎么读乌桓[wū huán]
亦作“乌丸”。古时北方少数民族名。原是东胡族的一支,西汉初被匈奴击败,迁移到乌桓山,因以为名。汉建安十二年曹 *** 破乌桓,徙万馀落至中原,其势遂衰。见《汉书・匈奴传下》、《后汉书・乌桓传》。后世诗文中亦泛指北方少数民族或其居住地。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北齐广城主书》:“庸、蜀、氐、羌之兵,乌丸百虏之骑,以此众战,谁能御之?”元张昱《白翎雀歌》:“乌桓城下白翎雀,雄鸣雌随求饮啄。”明王清《塞上感怀》诗:“梦回绝域乌桓地,战罢空山敕勒营。”
“乌桓”,中国古代民族之一。亦作乌丸,乌桓族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支。原与鲜卑同为东胡部落之一。其族属和语言系属有突厥、蒙古、通古斯诸说,未有定论。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破东胡后,迁至乌桓山(又曰乌丸山),遂以山名为族号,大约活动于今西拉木伦河两岸及归喇里河西南地区。公元前119年(西汉武帝元狩四年),汉军大破匈奴,将匈奴逐出漠南,乌桓又臣属汉朝,南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驻牧,代汉北御匈奴。公元49年(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乌桓又从五郡塞外南迁至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边缘十郡,即今辽河下游、山西河北北部及 *** 河套一带驻牧。乌桓在两汉时先后两次南迁,逐渐发展壮大,但受汉护乌桓校尉管辖,分成若干部落,各自为政,一直没形成统一的部落联盟。
二、钲的组词及拼音
1、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钲字额组词及拼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精选组词列表】:神钲、锋钲、司钲、钲歌、钲人、钲鼓、钲鼙、云钲、鸣钲、金钲、鼓钲、银钲、钲铙
3、二、钲的拼音、钲的.组词及词对应的注释和钲的繁体字和钲的 *** 繁体字
4、【钲繁体字和 *** 繁体字】:钲→繁体字为:钲→ *** 繁体字为:钲
5、【钲字的含义】:(名)古代一种铜制的打击乐器;形似像钟但比钟小;有长柄;多在行军时敲打。
6、【钲字的相关资料】:铙也。似铃,柄中,上下通。从金正声。诸盈切
7、四、钲组词的发散思维组词法(分别以钲字开头、钲字在中间和钲字在结尾的组词)
8、钲鞞,钲歌,钲鼓,钲铙,钲鼙,钲人
9、锋钲,鼓钲,金钲,鸣钲,神钲,司钲,银钲,云钲
三、稚子弄 *** 诗中“钲”读什么要拼音
1、读音:钲(zhēng),指古代一种类似锣的乐器。
2、《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 *** 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内容如下: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清晨,稚气未脱的孩子,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当作银钲敲打。敲出的声音穿过树林,突然间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这首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春天,杨 *** 当时在常州担任官职。打春牛是古代的一种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打春之牛后来也用苇或纸 *** 。一般由当地长官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接着众农民将春牛打烂。这首诗描绘了儿童看到大人们打春牛的场景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了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杨 *** (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开禧二年去世,享年八十岁,谥号文节。《宋史》中有他的传。他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作自成一体,称为“诚斋体”。有《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彊村丛书》将其诗作辑为《诚斋乐府》一卷。
四、《稚子弄冰》古诗中“钲”的拼音
1、读音:zhēng,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2、《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 *** 所作。全诗如下: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 *** 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打春之牛,后亦以苇或纸制。一般是由当地的长官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接着众农民将春牛打烂。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杨 *** (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谥文节。《宋史》有传。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其诗自成一体,称“诚斋体”。有《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彊村丛书》辑为《诚斋乐府》一卷。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