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合肥怎么读这个问题,合肥在哪个方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安徽合肥话 怎么讲
1.平翘舌基本能分清,但不是全部,比如楚(su),事(si),数(su),争(zen),愁(ceu)等等;
2.入声有变调现象(取决后跟字的音调),而不是阴入。总的特点如下:
(1)入声+阴平:,入声字为升调,近似去声;
(2)入声+阳平或上声:,入声字为降调,近似低音高的阴平,容易误认作为"阴入"
(5)入声+入声:前一个入声为降调,后一个为标准调
3.鼻音较多且复杂,而且包括一些原非鼻音字,都被鼻音化了(注意特定词语中音变)。不分n和l,大都读作l;至于前后鼻音:
(1)an/ang基本全能分清,不过ang音变近似为ong;-an有时出现音变,而且较为复杂,有两种,一读作为-ung,如"半"(bung),"满"(mung),"皖"(wung),等。(除所有的-an都变为-ung,如,"班(ban)","慢( *** n)","晚(wan)"等字);另一类音变为-in,如"扇(shin)","颤(chrin)","粘(zhin)",同样,也不是一概的,如"山(shan)","产(chran)","站(zhan)"。此类音变类似粤语相应的处理。
(2)普通话中的en/eng,当p,m,b,f作其声母时,能分清,如"朋","梦","崩","风"。其它声母开头的一概将eng变成en。但是,"泵","蚌"等字的eng确变为ang(读作ong)
(3)in/ing,完全不分,全归入-in,但合肥话读作-ien,(e音很弱,但存在),
(4)普通话中的ong,合肥话却全读成近似eng的音,如"农(leng)","工(geng)"。
(5)-ian,-ǖan:全部变为-in,和-yun,同粤语类似处理,而有别于吴语丢弃鼻音不分
(6)-uan:同前述的-an音变。当k,l/n,d,t音变为-ung,如"宽(kung)","乱(lung)","暖(lung)","段(dung)","团(tung)",等等。
(7)-iong:老合肥话读作"yun",如"琼(chyun)","永(yun)",但现在基本丢弃了此种音变,而读作"yeng",至于老合肥话是否只是对于部分-iong作-yun,还是一概音变,我就不晓得了。
二、安徽怎么读
安徽,简称“皖”,省会合肥,位于中国 *** 东部,属于华东地区,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安徽得名于“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安徽襟江带淮,沿江通海,经济繁荣,教育发达。
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新安江穿行而过,与江苏、浙江、湖北、江西、山东、河南接壤,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辖境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1.45%。地形地貌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组成,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圈。徽商是中国古代三大商帮之一,明清时期,安徽商人就将贸易拓展到了东南亚、日本以及欧洲,留下“无徽不成商”的美名。
徽菜是由皖南、沿江和沿淮三种地方风味所构成。皖南风味以徽州地方菜肴为 *** ,它是徽菜的主流和渊源。其主要特点是:擅长烧、炖,讲究火功,并习以火腿佐味, *** 提鲜,善于保持原汁原味。不少菜肴都是用木炭火单炖、单煤,原锅上桌,不仅体现了徽味古朴典雅的风格,而且香气四溢, *** 食欲。
其 *** 菜有:“清炖马蹄鳖”、“黄山炖鸽”、“腌鲜鳜鱼”、“红烧果子狸”,“徽州毛豆腐”、“徽州桃脂烧肉”等。
沿江风味盛行于芜湖、安庆及巢湖地区,它以烹调河鲜、家禽见长,讲究刀工,注意形色,善于用糖调味,擅长红烧、清蒸和烟熏技艺,其菜肴具有酥嫩、鲜醇、清爽、浓香的特色。 *** 菜有“清香炒悟鸡”、“生熏仔鸡”、“八大锤”,“毛峰熏鲥鱼”、“火烘鱼”、“蟹黄虾盅”等。
三、合肥话怎么学
1、合肥话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沿巢湖语带,首先合肥话在语音上有许多音含糊不清,在词句上,补语"很"的前面不用助词"得",如他们不说"香得很"而直接说"香很";副词"在"可以远离动词句末,如"小王看电视在"等。正由于合肥话有这许多特点,外地人常很难听懂,或感到好笑。清末和 *** 年间,由于李鸿章、段祺瑞都是合肥人,所以合肥话曾"走俏"于北京官邸衙门,在当时甚至成为许多合肥人找后台及无形的"介绍信"。因此,在北京有一句笑料口头禅"会说合肥话,就把洋刀挂",用以嘲讽段祺瑞"任人唯乡"的腐政。此外,合肥人基本都能严格区分平舌翘舌zh/z,sh/s,ch/c,r/[z],除了一些惯读的字以外(如生sen1,省sen3,争zen1等),不分n/l和前后鼻音(除an/ang可以分清),其他特点还有:j,q,x在与i(部分ie)组合时,均异化成z,c,s,
2、大部分uan/部分an-> ung乱:lung4,满:mung3,碗wung3
3、从肥东到肥西 tseng2 fei2 deng1 do4 fei2 s1
4、买了一只 *** 鸡 me3 le1/yek' zhek/(两个都为入声)lo3 *** k(入声)zi1
5、拿到河里洗一洗 la2(不分’n‘) do4 hu2 ls si yek(入声) s3
6、去了骨头尽是皮 tsyu4 le1 guek(入声) deu4 jìn4 shì4 ps2
7、下面举一些合肥方言特有的语例:(以下均摘自《合肥晚报》乡音小考,作者白丁,本人只略作改动)
8、合肥人把逞能的人或小能人蔑称为“能豆子”。如:“你看她就像个能豆子,样样事都喜欢 *** 一脚。”“他那人是有名的能豆子,决不可能干这种吃亏事。”
9、能而与豆子相关联,可能与豆子的圆而善于滚动、炒起来会蹦会跳有关,在植物食物中唯豆子能如此,所以合肥人说人能往往用豆子作比喻,说“能得像豆子”。元人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有“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语,亦是用豆子作比方,大约都是与豆子的如上特 *** 有关。豆子与“芋头”正好相反。而所谓“能豆子”实际就是“能得像豆子”的缩略说法,只不过它成了一个名词。因为豆子毕竟只是一种植物果实,与人不能相比,因而用以称人自然就有了嘲讽的意味
10、合肥说北方人说话侉,侉指其语言。从此合肥人把北方人说为“侉子”或“老侉”。
11、《现代汉语词典》收有“侉”及“侉子”这样的方言词,但“侉”的释义是指口音与本地语音不同,“侉子”则是指这样的人。《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亦如上释,但从这两部辞书所收的书例看,如上的释义似显不确。如《醒世姻缘传》第三十五回:“说着蛮不蛮,侉不侉的官话。”“蛮不蛮,侉不侉”一语合肥也说,合肥说“ *** 北侉”,所以侉只指北音。另外的书证是《儿女英雄传》及张天翼、陈登科的小说,都是安徽及安徽周边地区的例子,说明作为方言词,“侉”、“侉子”等主要是我们这一带说,因而其词义当只能就我们这一带去释。如辞书上的释法则显太宽泛,似乎蛮亦可说侉了。
12、干炕猪油、肥肉之类,合肥说之为ko4(音靠),其字作“熇”。如:“这肥肉不熇熇,把油熇出来一些再红烧,谁能吃得下?”因为熇是去油的一种 *** ,所以又引申言缺油水。如:“几个月没吃肉,熇都把人熇死了。”
13、熇,《集韵》释“”,“”,《说文》作“”,释“以火干肉”,所以词义与合肥方言相合。《集韵》音“熇”为“口到切”,合今音亦正是ko4。由此可见合肥“熇”的说法是古语。此字亦可写作“火告”。
14、粗略估算,合肥话说之为“匡”或“匡算”。如:“这堆草莓你匡个码子,能卖我就一下卖给你。”“我匡算了一下,他家这样开销,一年怕要上万块钱。”
15、《现代汉语词典》收有“匡”的如上方言义,亦收有“匡算”条。“匡”本是“框”、“筐”的古字,其方言义当是由“框”引申而来,因为“框”即是边框,有了边框即有了个范围。事实上匡就是给一个范围的意思,匡算也就是在一个大致的范围内估算一下罢了。
16、《汉语大词典》及《汉语大字典》“框”的框义及由此而引申出的范围、 *** 义都音kuàng,而没有kuāng一读,不独跟《现代汉语词典》不合,也跟语言实际不合。由“匡”、“匡算”的说法可知,“框”的如上义实际有去、平二读,而且是以读平声为多。
17、嚼,合肥说之为jyo4,其字作“噍”。合肥有“噍甘蔗喂伢子——干疼”的歇后语,意思是甘蔗噍过后没了汁水,拿它喂孩子,自然是干疼了。还有这个东西没“噍头”,那个东西有“噍头”的说法,“噍”亦是嚼的意思。
18、《现代汉语词典》收有“噍”字。说它是书面语。意思是“嚼,吃东西”。此字早见于《说文·口部》:“噍,齧也。”《论衡,道虚》:“口齿以噍食,孔窍以注泻。”另外古语称活着的人或动物叫“噍类”。这些都说明合肥“噍”的说法不但不土,而且是很文的。
19、值得讲究、考较的地方,合肥或说之为“讲仗”。如:“月子里一般只有女客去,合肥这个讲仗你哪晓得呀?”“昨天他看到我装佯没看见,我看他戴着孝,也没敢喊他,不知这里头可有什么讲仗。”
20、辞书上没见这种说法,也没见用例。讲,无疑是言讲究、考较;而仗有依据、凭借的意思。《集韵·养韵》:“仗,凭也。”既然是讲究的依据,考较的凭借,当然亦就是讲究、考较的所在了。所以从词理上讲,合肥方言的这一说法并没有什么难懂的地方。
21、整理,把物品摆到该放的位置上,合肥或说之为“旅(lzyu3,注意此处的z同国际音标读法,不同汉语拼音的'z')”。如:“把稿纸旅齐了再装订。”“家中乱七八糟的,也不知旅一旅!”
22、“旅”有次序的意思。《仪礼·燕礼》:“宾以旅酬于西阶上。”郑玄注:“旅,序也。以次序劝卿大夫饮酒。”引申有按次序陈放、排列义。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器用》:“青堂羌善锻甲……以麝皮为纟酉旅之,柔薄而韧。”例中“旅”即与合肥方言说法取义有类。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