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楔形文字怎么读的问题,以及和楔形文字的意思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楔形文字的读音
楔形文字,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之一,由古苏美尔人创造,源自象形文字。其早期形态主要为图像符号,大约在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仅在少数场合使用。随着历史的推进,到了公元前2600年左右,楔形文字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了西亚地区商业交流的主要工具。其广泛应用期相当于今天的拉丁文,直到公元1世纪前后仍然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楔形文字逐渐失传,直至19世纪才被重新解读,推动了亚述学这一研究古文明的重要学科的诞生。楔形文字多以泥板为载体,书吏们用削尖的芦苇或木棒在软泥板上刻写,经晒或烤后,文字痕迹得以长久保存。其独特的刻画方式,线条笔直如同楔子,因此得名楔形文字。
二、楔形文字读音
1、楔形文字拼音:xiē xíng wén zì。
2、公元前三千多年美索不达米亚的苏马连人创造的文字,笔划像楔子,古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都使用过。
3、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字。因笔画呈楔状,颇像钉头或箭头,故称。是西部 *** 的古代文字。约公元前三 *** 左右由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美尔人所创造。后来巴比伦人、亚述人、赫梯人、波斯人等都曾使用这种文字记录自己的语言。
4、楔的解释楔ē填充器物的空隙使其牢固的木橛、木片等:楔子。楔形文字。部首:木。
5、文字的解释∶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之一次把文字叫做字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三、cuneus 怎么读 楔形文字的英文是什么
1、楔形文字,约有 *** 0个字,有的字是表示读音的,也有的字是表示意思的,既能写实词,也能写虚词,但是,由于一音多字或一字多义较多,因此有许多同音异义词,需要加上一些词。它基本上是一种表意文字,但有一些字是表示读音的。
2、楔形文字最初从上到下写,但后来就变成从左到右写,它的字就是逆时针转了90度。
3、它的数字,是六十进制的。如果表示“9”,就用九个“1”的数字,但表示“10”,只要用一个数字。如果表示“70”,就要在“60”的数字后面加上一个“10”。
四、楔形文字是怎么写的
楔形文字(cuneiform),来源于拉丁语,是cuneus(楔子)和for *** (形状)两个单词构成的复合词。楔形文字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字”,古代西亚所用文字,多刻写在石头和泥版(泥砖)上。笔画成楔状,颇像钉头或箭头。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青铜时代的苏美尔人用泥板通过图画的形式记录账目。渐渐的这些符号演化为表意符号,至于那些无法描绘的东西则用任意指定的办法来表达。而且苏美尔人还用它来表示声音,几个表意字合在一起就可以 *** 一个复杂的词或短语,这就使得许多符号都成为多馀。楔形字原来是从上而下直行书写,后来改为从左而右横行书写,于是全部楔形符号转了90°,从直立变成横卧。由于右手执笔,从左而右横写,楔形笔画的粗的一头在左,细的一头(钉尾)在右。苏美尔楔形字有意符和音符。经过巴比伦人、亚述人、 *** 米人的使用和改造,成为一种半音节文字。在字母发展史上有所贡献。楔形符号共有500种左右,其中有许多具有多重含义,其“准确含义”只能根据上下内容来确定,这就使得楔形文字体系比后来的字母文字体系更难以掌握。尽管如此,在两 *** 间,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达米亚唯一的文字体系。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这种文字甚至成了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介。考古学家发现大批各种楔形文字泥版或铭刻,19世纪以来被陆续译解,从而形成一门研究古史的新学科——亚述学。
1.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发源于 *** 西部的亚美尼亚高原。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里就有了最早的居民——苏美尔人。他们创造了灿烂的苏美尔文明,最能反映这种文明特征的是他们的文字——楔形文字。
最初,这种文字是图画文字,渐渐地,这种图画文字逐渐发展成苏美尔语的表意文字,把一个或几个符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含义。如用“口”表示动作“说”;用 *** “眼”和“水”的符号来表示“哭”等等。随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苏美尔人干脆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声音,如“箭”和“生命”在苏美尔语中是同一个间,因此就用同一个符号“箭”来表示。后来又加了一些限定 *** 的部首符号,如人名前加一个“倒三角形”,表示是男人的名字。这样,这种文字体系就基本完备了。
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 *** 作的泥版上写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为了长久地保存泥版,需要把它晾干后再进行烧制。这种烧制的泥版文书不怕被虫蛀,也不会腐烂,经得起火烧。但美中不足的是,泥版很笨重,每块重约一千克,每看一块都要费力地搬来搬去。到现在,发掘出来的泥版,共有近一百万块,更大的有2.7米长,1.95米宽,可谓是巨书!
楔形文字是苏美尔文明的独创,最能反映出苏美尔文明的特征。楔形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西亚的巴比伦、亚述、赫梯、叙利亚等国都曾对楔形文字略加改造,来作为自己的书写工具。甚至腓尼基人创制出的字母也含有楔形文字的因素。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可是,由于它极为复杂,到公元1世纪,就完全消亡了。在古代的苏美尔,经常可以看到有人拿着芦杆或木棒做成的尖头呈三角形的笔,在泥板上写字。这种字从左到右横着写,每一个笔画总是由粗到细,象木楔一样。这就是苏美尔人留给后世西方文明的三大珍贵礼品之一的“楔形文字”。
2.楔形文字究竟是怎样起源的一直是人类文化史上的未解之谜。这个问题,争论了近两世纪。长期以来有下列两种观点盛行。
传统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楔形文字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特殊的渔猎生活方式。这是较为通行的看法,西方的各种百科全书大都持这一观点。
也有学者持不同见解,认为楔形文字的起源与古代苏美尔地区发达的社会组织有密切关系, *** 科学院编的《 *** 史》就持这一观点。该书在论述楔形文字的发明时写道:“两河流域各族人民文化的更大成就,就是文字的创造。公元前第4千纪中叶,苏美尔人就有了文字的胚胎。为了行政管理,它需要比较有条理的通讯,于是,这种文字的胚胎遂变成真正的文字。”上述两种观点长期并存,相持不下。
然而,20世纪70年代起,考古天文学家却提出了一个 *** *** 的观点,认为楔形文字起源于6000年前的一次天文事件——船帆座×号超新星的爆发,从而引起世界学术界对楔形文字起源的新一轮争论。
这一观点起源于一个苏美尔学专家的假设。苏美尔学专家乔治·米查诺斯基在对楔形文字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现象,即在较早的泥版文 *** 载中大量出现对同一颗星的记录,因此他提出了苏美尔文明的起源与这颗星有关的假设。1980年,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天文学家里查德·斯特塞经过精确计算,论证了这一假设的合理 *** 。他认为,米查诺斯基所说的这颗文明之星,就是6000年前爆发的船帆座×号超新星,这是人类历史上能记忆的更大一次天文事件。这颗星在今天只能勉强分辨,但在6000年前,其光芒白天可以与太阳同辉,夜晚与月亮并悬,在两河的水面上拉开了一条长长的光带。可以想象,这种神秘的自然现象给早期人类带来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对这颗星的敬畏和崇拜演化成了神话和 *** ,关于这颗星的图画就演变成了最初的文字。专家们果然发现,在楔形文字中最早和最多使用的两个字是“星”和“神”,而这两个字惊人地相似。
考古发现已经证实,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最初的文字外观形象并不像楔形,而只是一些平面图画。显然,被后世称为楔形文字的美索不达米亚古文字,正是起源于图画式象形文字。考古学家曾在乌鲁克古城发现了刻有这种象形符号的泥版文书,经考证时间是公元前3200年左右。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载。这种文字写法简单,表达直观。有时复杂的意思和抽象的概念就用几个符号结合在一起来表达,如把“眼”和“水”合起来就是“哭”,“鸟”和“卵”两个符号合起来就表示“生”等。这种文字是象形的。假使要表示复杂的意义,就用两个符号合在一起,例如“天”加“水”就是表示“下雨”;“眼”加“水”就是“哭”等。后来又发展可以用一个符号 *** 多种意义,例如“足”又可表示“行走”、“站立”等,这就是表意符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要表达的事物愈来愈复杂、抽象,原始的图形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的需要。于是,苏美尔人对文字进行了改造。一方面是简化图形,往往用部分来 *** 整体;另一方面增加了符号的意义,比如“足”的符号除表示“足”外,还能表示“站立”、“行走”的意思,“犁”的符号除表示“犁”外,还可以表示“耕田”和“耕田的人”的意思。这样,象形文字就发展成表意文字,即符号意义不直接由图形表达而是由图形引申出来。
苏美尔文字是逐步产生的,正如我们现在所知,其间由借助图形表达某种观念到文字的出现经过了1000年的演化过程。公元前3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开始刻图像于石或镌印于粘土,以此作为拥有某物的标志:或者用一块 *** 表示“铁石心肠”,或者用一棵树表示一幢房屋。
大约500年以后,由图形向文字的演化速度大大加快。到了那时,苏美尔神庙的管理人员使用许多规范化的简图,把它们结合起来保存神庙的财产档案和商业交易档案。
尽管这一时期的书写文字仍具有象形文字特征,但已超越了以图画表示人及具体事物的阶段,发展到了用图画表示抽象事物,例如:一只碗表示食物,一个人头加一只碗则表示吃的意思。
又过了500年,成熟的文字全面取代了旧有文字,因为到那时最初的图画已变得非常 *** 化,以致人们不再把它们视为图画,而须视之为纯粹的符号;这些符号有许多已不再表示特定的词,而成为与其他同类符号结合在一起就可形成字词的音节符号。
公元前 *** 0年左右,苏美尔地区的这种文字体系达到了充分发展的阶段。楔形符号共有500种左右,其中有许多具有多重含义,这就使得楔形文字体系比后来的字母文字体系要难以掌握得多。尽管如此,在两 *** 间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达米亚唯一的文字体系;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这种文字甚至成了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介。
从苏美尔时代残存下来、在近代被发掘出来的楔形文字文献都是抄写在泥版上的。这些泥版中,大约90%是商业和行政记录,其余的10%则是对话、谚语、赞美诗和神话传说的残篇。
苏美尔人的对话采用这样的形式:两个角色在辩论中站在对立的一方互相驳辩——夏天对冬天,斧头对犁子,或者农夫对牧人。由于双方均有许多可以立足的根据,因而辩论通常没有输赢。另一方面,残存至今的苏美尔谚语则提供了明确的观点。
一则令人着迷的苏美尔处世格言这样讲:“仆人呆的地方,必有争吵相伴;理发师呆的地方,必有毁谤传出”。
楔形文字流传到 *** 西部的许多地方,它为人类带来了文明的“火种”。公元前2007年,苏美尔人的最后一个王朝衰亡之后,巴比伦王国把这份遗产继承了下来,并有新的发展。与此同时,闪族的阿卡德人按照他们语言的发音,也采用楔形文字进行书写。直到希腊时代之前,凡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建立 *** 的每个民族都是这样做
五、"楔"怎么读
1、(形声。从木,契(qì)声。本义:楔子,上粗下锐的小木橛)
2、复楔齿缀足。——《礼记·檀弓》
3、大者以为舟航柱梁,小者以为楫楔。——《淮南子》
4、楔形物 [sth.resembling a wedge]
5、楔貌如轭上两末。——《仪礼·既夕礼》
6、枨谓之楔。——《尔雅》。注:“门两旁木。”
7、把楔形物 *** 或捶打到物体里面 [drive a wedge between;wedge]
8、楔齿用角柶。——《仪礼·士丧礼》
9、又如:楔齿(古时人初死,用柶撑其齿使不闭合,以便于饭含柶礼器);墙上楔个钉子;建筑工人把木隔板楔在顶部的结构上
10、安 *** [plant]。如:上院楔乎 *** 与下院之间
11、投;发射 [project]。如:楔了一排子手 *** ;楔炮
12、[sphenogram;cuneiform writting]公元前三千多年美索不达米亚的苏马连人创造的文字,笔划像楔子,古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都使用过
13、[block;wedge;peg;prologue]∶用来加强、支撑或保持固 *** 置的固体物
14、楔形文字…乍看只是一种无意义的、乱糟糟的楔子
15、比喻 *** 去的人或物;也指旧小说的引子,通常放在小说故事开始之前,起引出或补充正文的作用
16、这不过是个楔子,下面还有正文。——《儒林外史》
17、填充器物的空隙使其牢固的木橛、木片等:~子。~形文字。
18、郑码:FCYG,U:6954,GBK:D0A8
19、笔画数:13,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111253134
六、楔怎么读 楔形文字怎么读
楔拼音:[xiē]。动词,把楔形物 *** 或捶打到物体里面。例句:楔齿用角柶。——《仪礼·士丧礼》。名词:上平厚、下尖扁的木块。塞在榫头缝隙中,使之固定。
名词:门两旁的木柱。唐.韩愈〈进学解〉:「椳闑扂楔,各得其宜。」
名词植物名。即樱桃。蔷薇科樱属,落叶乔木。叶椭圆形,有锯齿。春夏间开小花,色白。果实小如球,熟则红,可食用。《尔雅.释木》:「楔,荆桃。」晋.郭璞.注:「今樱桃。」
楔子、楔入、雷楔、扂楔、抽丁拔楔、木楔、绰楔、棹楔、抽钉拔楔、楔进、楔齿、楔体、枷楔、霹雳楔、高压楔、凿楔、櫗楔。
雷楔释义:来自百度汉语传说中雷神用以发霹雳的工具。其形如斧楔﹐故称。 *** 物名。即霹雳砧。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二.霹雳砧》。
绰楔释义:1.树于门首以旌表孝义的木牌。2.明清官署牌坊。
枷楔释义:枷与楔。指施刑罚。楔,以扦子楔入手指。
楔形文字怎么读和楔形文字的意思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