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闻过则喜意思,从闻过则喜到与人为善的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闻过则问、闻过则喜、闻过则拜
1、今天晚上和 *** 一起看“典籍里的中国”,里面刚好说到论语。 *** 提到孔子的 *** 颜回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同样的错误绝对不会樊第二遍。
2、听 *** 讲完这个典故,我脑海里冒出了一个画面,讲的是曾经听樊登老师说过,人们对于过错的几种境界。
3、之一种:“闻过则怒”,意思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时,自己会非常愤怒,甚至会因此记仇。
4、第二种:“闻过则问”,意思是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失,立刻向对方请教过在何处?以便积极改正。
5、第三种:“闻过则喜”,意思是当一个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时,非常开心和欢喜。开心自己又有提升空间了!
6、第四种:“闻过则拜”,意思是当听到有人指出自己的过错时,向对方拜谢行礼,表示感谢和尊敬。
7、以上四种是一个人在面对别人指出自己过错时候的四种境界。当然境界越高越能虚心接纳别人对自己的意见,也当然成长也就更快。
8、记得我和 *** 发生更大冲突的原因也是因为 *** 指出我做的不对的地方,一旦听到一点就会很不开心,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不爱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这样做!
9、为此没少发生过争吵,后来 *** 也怕了,不太敢正面和我交流,害怕惹我生气。后来弄得我们俩都非常敏感,当然也会影响到我们之间的相处,但是夫妻本是利益共同体,很多事情不交流就会影响到整个家庭,为此 *** 也非常苦恼。
10、直到在每次的冲突中,我开始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模式和背后的信念,我发现自己为什么不喜欢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是因为内心严重的无价值感,自卑感在作祟。
11、因为自己有了自己不够好,不优秀、不值得爱的信念,而自己又不愿意接纳自己不够好,所以一直在努力的证明自己的很优秀,自己努力学习。
12、但是学习成长的背后都是为了证明自己够好,只有得到身边人的认可和欣赏,自己才能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13、这样不断的向外求证明让自己内心非常敏感,仔细回顾内心严重的傲慢之心,让自己没办法虚心接纳别人的意见,也在夫妻关系、父母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中做不到真正的尊重和欣赏。
14、也让自己对身边人诸多评判,不能虚心求教和学习,成长也非常慢。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也在和人相处的时候傲慢并盛气凌人。不愿意和比自己厉害的人相处,更加喜欢“好为人师”,不断给身边感觉不如自己的人讲道理。
15、记得阳明先生说过,“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一个傲字就结果了一生。因为有傲,所以做不到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亲近兄弟姐妹…
16、傲让一个人停止成长,是人生更大的毒瘤。感受到自己傲慢背后的自卑,傲慢对自己的人生的影响。内心深深的触动了。
17、也在那一时刻起,努力修正自己谦虚待人的品德,每天反省自己一天的言行中有没有傲慢的互动和念头。如果有,立刻改掉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18、也给自己提要求,让自己去找身边的人给自己责善,提出自己缺点和过错的地方。真诚面对,自己的过失。
19、说实话这样做其实很难的,因为要打破一个人的自念,要和自己的小我不断对抗。这需要坚定的意志和勇气还有决心。
20、但是这又是非常非常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因为这个大毒瘤不祛除,我们的人生将一直活在痛苦的深渊里!
二、闻过则喜的意思解释
1、闻过则喜的意思:原义是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含褒义。
2、闻过则喜(拼音:wén guò zé xǐ)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3、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已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4、春秋时代有一个叫高缭的人,为人谨慎,在齐国的宰相晏子手里做了三年官,从来也没有办错过什么事。一天,晏子却突然把他辞退了。晏子左右的人都不理解。
5、晏子说:“我是一个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头,必须用墨斗来弹,用斧头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
6、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毛病和缺点,但如果别人不给予提示的话,自己是看不到的。但是高缭呢,他在我身边待了三年,看见我的过错,却从来不说,这对我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把他罢免了。”
7、晏子喜欢倾听别人的批评,也非常善于批评。他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采取不同的劝谏方式。他的语言或锋芒毕露,或非常含蓄,或严肃庄重,或滑稽幽默。
8、他认为能指出过失其实是对别人更大的帮助。事实上,无论为人还是为政,均患自矜其能。因为自矜者无不自认高明,因此不能容人、不能纳物,甚至目中无人、讳过饰非,从而导致裹足不前。
9、历史给了人们很好的借鉴,闻过,就要敢于正视;闻过,就要有虚怀雅量。听其言,纳其说,方能集他人智慧。常自省,方能使自己日臻成熟。
10、无论是修行,还是做事,一个人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又没有人指出,别人指出后又不愿意正视和接受,这种人又怎能获得进步和提高呢,因此,人要让闻过则喜成为一种自觉、一种风气、一种自信、一种风度。
三、闻过则喜的意思
1、闻过则喜的意思:听到有人批评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形容很虚心,对自己要求严格。
2、闻过则喜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wénguòzéxǐ。过:过失;则:就。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3、“闻过则喜”的原义是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含褒义。
4、春秋时代有一个叫高缭的人,为人谨慎,在齐国的宰相晏子手里做了三年官,从来也没有办错过什么事。一天,晏子却突然把他辞退了。晏子左右的人都不理解。
5、晏子说:“我是一个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头,必须用墨斗来弹,用斧头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
6、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毛病和缺点,但如果别人不给予提示的话,自己是看不到的。但是高缭呢,他在我身边待了三年,看见我的过错,却从来不说,这对我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把他罢免了。”
四、闻过则喜是什么意思解释
“闻过则喜”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习惯。
闻过则喜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种中 *** 描述,表示当人们发现某种错误或缺点时,能够主动及时纠正和改善,并因此获得别人的欣赏和尊重,即“闻之过而改之,则喜也”。这种行为体现了人们内心的自我修养, *** 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品格。
“闻过则喜”的传统精神是以《论语·为政》中孔子的言论为基础的。孔子曾说:“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焉,过也,衔之;过也,出之。民之过如猥之射雀,猎者之牺牲不中声,不笑。对于君子而言,偶有过失并不可怕,关键在于能否及时发现、认真反省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在现代社会,只要在工作和生活中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无论原因是自身疏忽或者是他人指出,都是一种很有成熟和很有魅力的处理方式。在团队协作中,适时地发现、承认、改正错误,可以真正体现出一个人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众人面前获得尊重。
1、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2、每日三省,是恶当惊;闻过则喜,知错必改。
3、可是他偏偏遇上了英主,赵匡胤从谏如流,闻过则喜。
4、六人闻过则喜,扶着他靠近火旁千恩万谢,一反常态。
5、对于群众的批评意见,领导干部应当抱着闻过则喜的态度。
6、对待批评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闻过则喜,一是闻过则怒。
7、我们的干部、 *** 员都是为群众办事的,因此应当知耻近乎勇,闻过则喜。
8、孔夫子的教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闻过则喜"是明智的并值得我们遵循。
9、就比如曹 *** 吧,一开始标榜闻过则喜,等人家一说,就把人家给宰了,事后还装傻充愣。
10、是闻过则喜,勇于自我批评,还是讳疾忌医,坚持错误,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五、闻过则喜,闻善则拜是什么意思
1、闻过则喜,闻善则拜,是一种道德准则或行为规范,意思是当我们听到别人做了好事时,应该表示赞扬和敬意,当我们听到别人做了错事时,应该表示同情和理解。
2、这句话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和个人行为中。它强调了人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3、当我们听到别人做了好事时,应该抱有感激和欣赏之情。这样可以激励和鼓励那些做出贡献的人,同时也可以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而当我们听到别人做了错事时,应该抱有宽容和理解之情。这样可以帮助那些犯错的人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从中汲取教训。
4、总之,闻过则喜,闻善则拜是一种道德和行为规范,希望我们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这一准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同时也能够传递积极向上的社会能量。
闻过则喜意思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从闻过则喜到与人为善的意思、闻过则喜意思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