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镇字怎么读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於潜镇怎么读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镇怎么读
镇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最古形体为小篆,也见于先秦著作《国语》。据《说文》,“镇”本义为压。引申作名词用,转指用来压物的东西。又引申指抑制、控制,还引申为不慌乱、镇定,也引申为用 *** 弹压来维持稳定,再引申指 *** 以 *** 守卫。用作名词,指 *** 镇守是险要地方。由镇守的险要之地引申转指集镇,再引申指县以下的一种地方行政单位。
动词:用重物压在上面;向下加重量。 *** ;抑制。安抚; *** 。用 *** 维持 *** 。引申为统辖管理。显示重要;尊重。置食物、饮料于冰、冷水中使变凉。
名词:喻指倚重者,中坚人物。比喻根本;基础。重要的或险要的地方。古代称一地区内更大最重要的名山,主山。周代九服之一。守卫的地方。明清时 *** 的编制单位。清末编练新军,也称为“镇”。较大的集市。行政区划单位,一般由县一级领导。指压东西的用具。指镇圭(古代举行朝仪时天子所执的玉制礼器)之类。镇星。即土星。(Zhèn)姓氏用字。
副词:时常;总是(多见于早期白话)。表示整个的(多见于早期白话)。
形容词:指脸色阴沉,表情严肃。
博压也。从金眞声。陟刃切〖注〗,古文。
说文解字注:(鎭)博压也。博当作簙。局戏也。压当作厌。笮也。谓局戏以此鎭压。如今赌钱者之有桩也。未知许意然否。引申之为重也。安也。压也。从金。眞声。陟刃切。十二部。
二、岽字作为名字什么意思怎么读
岽字读音是dōng,取名忌讳。岽罗地名。
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绥县,地处扶绥县西南部,东邻东门镇,南连柳桥镇,西接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北靠渠黎镇、渠旧镇,东罗镇行政区域面积213. *** 平方千米。2018年末,东罗镇户籍人口2 *** 80人。
唐贞观十二年(638年),置罗笼羁縻县,属笼州,治今东罗镇。天宝元年(742年),罗笼羁縻县改属扶南郡。乾元元年(758年)罗笼羁縻县复改属笼州。唐末,罗笼羁縻县废。 *** 时期属绥渌县地。1984年4月,置东罗镇。
截至20202年6月,东罗镇辖1个社区、9个行政村,镇人民 *** 驻东罗村,2018年,东罗镇有工业企业18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东罗镇地处扶绥县西南部,东邻东门镇,南连柳桥镇,西接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北靠渠黎镇、渠旧镇。
东罗镇行政区域面积213. *** 平方千米。东罗镇属 *** 带季风气候,全年光热充足,年平均气温为20℃25℃,年平均降水量1236.5毫米,极端年更大降水量1769.7毫米,极端年最少降水量793.3毫米。春季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干燥少雨,冬季短促。
极端更低气温低-0.5℃;7月极端更高气温40℃,无霜期年平均35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679小时,年总辐射108.4千卡平方厘米。
东罗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低温、霜冻、雷击等。旱灾四季均有发生,最严重一次发生在1963年6月,造成10多万亩水田 *** ,减产2000万千克。霜冻最严重的年份是2008年12月,造成甘蔗减产12万吨。
三、圉镇怎么读音
于镇镇,又称圉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是县南部区域 *** 经济、文化、交通重镇。该镇建立于1958年,原为圉镇公社,1984年改为乡。全镇总面积74.34平方千米,辖32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耕地面积80393亩,总人口59862人(2017年)。
古文献中常出现的地名,现确切 *** 为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圉镇镇(于镇镇)。陈留、和圉现在都是开封地区的两个古镇。而在以往的很多时期,陈留为郡,圉为县,所以只要是陈留圉就一定指的现在的圉镇。很多错误的文献将地方指的是五花八门,乱七八糟,不可为信。
从陈留圉的位置及所辖区域可以看出,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境内史前文化遗址很多,竹林乡有仰韶文化遗址,高阳镇有段岗、牛角岗、务岗等龙山时期的文化遗址,为杞氏部落的属地。
字少平,东汉陈留郡圉县人。董宣光武年间被大司徒侯霸举荐为高第,历任北海相、江夏太守、洛阳令等职,以为政清廉、不畏权势而著称于世。
蔡邕,字伯喈,东汉陈留郡圉县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他少时以“博学能文、精音律、善鼓琴”而闻名,成年后隐居书斋,“覃思典籍,韫椟六经,安贫乐贱,与世无营”,曾拜当代大儒胡广为师,专心致志做学问。
蔡琰,字文姬,幼时受其父蔡邕家教,博学多识,精通音律,擅长书法,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之一位杰出的女诗人。
四、黄埠镇怎么读
1、黄埠镇读作:huáng b&ugr *** e; zh&egr *** e;n。
2、黄埠镇位于我国的一个特定地区,其名称由三个汉字组成。之一个字“黄”在汉语中读作“huáng”,它 *** 了一种颜色,即我们通常所说的 *** 。这个字在中文中非常常见,不仅用于描述颜色,还常常出现在人名、地名等多种语境中。
3、第二个字“埠”读作“b&ugr *** e;”,它在这里指的是一个靠近水域,供船只停靠的地方,常见于河流、湖泊或海洋的沿岸。这个字在中国地名中经常出现,往往与水上交通、渔业或港 *** 动有关。
4、最后一个字“镇”读作“zh&egr *** e;n”,它指的是一个行政级别的单位,在中国特指比市小一级的行政区划。镇通常拥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权,包含了一定的居民数量、商业活动以及公共设施。
5、综合起来,“黄埠镇”这个名字既传达了地理位置的特点,也表明了其行政级别。通过这个名字,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这个地方可能是一个与水有关,并且具有一定规模和管理体系的城镇。在实际应用中,正确的发音和理解对于交流关于这个地方的信息至关重要。
五、 *** 中那是什么镇怎么读之一个字
1、烔炀(古称桐杨)镇地处合肥、巢湖两城之间的中心地带,淮南铁路、合马公路和滨湖大道穿境而过,濒临巢湖,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2、烔炀镇取名于烔炀河,原名烔炀河镇,因烔、炀两水汇合入巢湖而得名,是一块“二龙戏珠”的 *** 。烔河原名桐河,发源于肥东县桐山南麓,炀河原名杨河,发源于镇西的杨子山,两河交汇于镇南,形成桐杨河。古时因镇区经常遭遇水灾,百姓为避水患,欲以火来克水,故将桐杨河的“桐”、“杨”二字的木字旁,改为火字旁,形成了今天的“烔炀河”。新华字典中的“烔”字,注释为安徽巢县烔炀河镇专用字。烔炀河镇位于巢湖北岸,巢湖、合肥两市之间,距巢湖市25公里、合肥市30公里,淮南铁路、合裕、庙中公路、滨湖大道穿境而过。[1]
3、“借问邑人沉水事,已经秦汉几 *** ”。公元239年,在烔炀河境内的巢州古城神秘消失了。它给后人留下了“陷巢州,长庐州”的传说,给这块土地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古城遗址位于巢湖沿岸烔炀镇唐家嘴一带,因 *** 而沉入湖中,被称为东方亚特兰蒂斯。近年来,考古专家在该镇唐嘴村前的湖滩上发现湖下有座古城遗址,使传说得到初步的印证。[1]
4、巢州古城陷落后, *** 百姓择烔炀河口而居,生息繁衍。烔炀镇远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据史 *** 载,烔炀镇建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 *** 年),有近 *** 的历史。烔炀镇虽然形成较早,但发展繁荣于明清时期,并形成一定的规模,清同治年间建制设镇,是烔炀镇的兴旺时期,常住人口近5000多人。舟楫如缕,商贾如云,街景繁荣,为当时巢县西乡重镇,重要的商贸流通集散地。镇上有四街六巷,即南北主街、东街、桥东小街、南头小街和查家巷、李家巷、刘家巷、金家巷、巴家巷、罗家巷、徐家巷等,街道皆为青石板铺成,老街房屋皆为砖木结构,青砖青瓦槽门,前店后坊,大部分建筑为二层楼阁。到晚清和 *** 时期,镇上有京、广、杂、山等各色商店,织、砻、磨、糖、糟等多种作坊,竹木商行、茶馆酒楼、旅栈戏园、宗祠当铺、工厂匠铺等300多家,有“祖一元”、“亿泰和”、“长春园”、“清河园”等一批知名老字号店,旗幡猎猎,人头攒动,盛极一时。 *** 二十九年(1940年),张治中先生之一次回乡探亲,在烔炀镇乐陶轩酒楼办了五桌酒席宴请乡亲。[1]
5、烔炀最有名的两道菜是大碟干丝和酱肉卷子,大碟干丝是用干子、千张、花生米配上香椿和红辣椒,酱肉卷子是豆腐皮包肉和千张,炸熟后用小碟子蘸醋吃,令人食后回味无穷。烔炀镇上的传统美食早点是油炸狮子头,它和平常所吃的狮子头不一样,是将面团压成面饼,用刀切成一段段,再用手捏成花卷,将花卷蒸熟后 *** ,以温油下锅炸,呈浅 *** 后再用文火炸,里面全部炸透,吃起来十分可口。[1]
6、烔炀最出名的食品是“一品玉带糕”。它以糯米为基料,以核桃仁、青梅肉、蜜饯桂花、金橘、白糖、麻油等为主要配料,用独特的“四镶”法精制而成。传说明朝初年,被朱元璋封为“俞国公”的开国重臣、巢湖人俞通海衣锦还乡,坐船至裕溪口,候风间隙中,接识了一位眉清目秀、气宇轩昂的年轻盐商周大山,二人相谈甚欢,当俞通海得知周大山尚未婚配,便主动将爱女许配给他。俞通海还乡省亲返回南京后不久,箭伤复发,生命弥留之际,朱元璋前往看望,问俞通海可有什么未了心愿。俞通海说唯有小女终身大事尚未 *** 办,只有请皇上 *** 心了。朱元璋便当场封俞通海之女为义女,敕封为“金花公主”,封周大山为义子,敕封为“定国侯”,赐姓俞,更名“俞大山”。俞通海死后,朱元璋便亲自 *** 办了“金花公主”和俞大山的婚事。婚后不久,俞大山便带着妻子“金花公主”到巢湖烔炀西乡居住,如今这里大俞村、小俞村、俞茆村已有数千人口,这是后话不说。每逢春节,俞大山皆金花公主带着一些烔炀镇生产的食品糕点给义父朱元璋拜年,朱元璋品尝了王恒茂糕点店 *** 的核桃仁糕点,被其色、香、味、形所陶醉,龙颜大悦,谕旨安徽巡抚将此糕作为贡品,并因其形、色像玉带且品位高,赐名“一品玉带糕”——“玉带者,一品也”,从此烔炀“一品玉带糕”名扬四方,并获“味招云外客,香引洞中仙”的赞誉,至今畅销不衰。[1]
7、烔炀镇现存老街南北长约200多米,东西长近150米,古民居和店铺千余间,风貌依旧,古色古香。在保存下来的古建筑中,有四处更具有历史文化研究和文物保护价值。其一,正堂陈示碑。在烔炀老街东闸口墙上,镶嵌着一块清朝同治七年的县衙公告,即“正堂陈示”,上面刻有关于禁赌、禁烟、禁宰杀耕牛、禁唱 *** 庐剧等内容的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告。其二,李鸿章当铺。清朝光绪年间,身居中堂的李鸿章权势显赫,在许多城市和重要集镇开设当铺,在烔炀镇东街的当铺,由他的族侄李大海负责经营。当铺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八百五十平方米,砖木结构,两进两厢,前为门厅,后为经营交易大厅,上下两层,高大宽敞,其木雕、砖雕、石雕十分精美。天井的排水 *** 科学、独特,雨霁水干。该建筑物保存较为完好,省考古专家来烔炀镇考察鉴定,称其建筑是安徽省保护完好的古建筑之一,是具有典型的庐州风格的古建筑。其三,碉堡群。 *** 战争时期,烔炀镇 *** 军占领,他们在镇北修筑碉堡群。如今在老火车站还保存有两个完好的碉堡,这是日寇侵华的罪证,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其四,全国之一个农民实验文化馆。烔炀镇地处江淮之间,山环水翕,农耕文化发达,历史上山歌、秧歌、渔歌代代相传,驰誉四方,影响深远。新中国成立后, *** 和 *** 高度重视农村文化事业建设。[1]
8、1950年春,根据 *** *** 的指示,皖北行署在烔炀镇建立全国之一个农民文化馆——皖北黄麓师范烔炀农民实验文化馆。文化馆馆址在烔炀老街,砖木结构,面积八百多平方米。19 *** 年,在 *** 宣传部副部长陆进的带领下, *** 农村文化工作队来炯炀开展农村文化工作。其间,著名音乐家李焕之在巢湖烔炀,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吸收烔炀一带山歌、秧歌、渔歌的音乐元素,精心创作了民歌《巢湖好》,在省内外广为传唱,轰动大江南北。经久不衰。《巢湖好》堪与无锡的《太湖美》、山西的《人道山西好风光》媲美。[1]
9、烔炀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明 *** 国重臣俞通海、俞通渊、俞通原三兄弟,在烔炀河口训练水师,为建立明朝立下战功。巢湖“三上将”之一的 *** 农即诞生于此,更为 *** 古镇增添了风采。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亲笔为古镇题词“江淮古镇烔炀河”。
六、镇的拼音是什么
1.压:~尺(用金属、玉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来压书和纸。亦称“镇纸”,“压尺”)。~痛。
2.以 *** 维持 *** :~压(用强力 *** ,不许进行 *** 活动)。~反。~服。~慑。~守。
4.军事上重要的地方:边防重~。
解释:1.压:~尺(用金属、玉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来压书和纸。亦称“镇纸”,“压尺”)。~痛。
2.以 *** 维持 *** :~压(用强力 *** ,不许进行 *** 活动)。~反。~服。~慑。~守。
镇 zhèn部首钅繁体镇五笔QFHW笔顺ノ一一一フ一丨丨フ一一一一ノ丶
压:~尺(用金属、玉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来压书和纸。亦称“镇纸”,“压尺”)。~痛。
以 *** 维持 *** :~压(用强力 *** ,不许进行 *** 活动)。~反。~服。~慑。~守。
车坊镇,位于苏州城东南部15公里,东邻甪直,南与吴江镇同里镇、屯村镇接壤,西傍郭巷镇,北靠苏州工业园区斜塘镇。整体区位处于园区的南面,吴中区的最东角上。虽离园区较近,但地理位置相对还是较偏。镇域总面积 ***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万亩,现总人口4.8万人,流动人口1~2万人,乃吴县市第三大镇。(吴县市现已撤销,所辖区域并入苏州市[1])
车坊镇现已撤销,根据《江苏省***关于调整苏州市吴中区部分行政区划的批覆》(苏政复[2004]16号),车坊镇被撤销,各行政村分别划给娄葑镇、甪直镇、郭巷镇。
娄葑:普通话 lou二声 feng一声。苏州话 lei三声 fong一声。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