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阿罗汉是什么意思和什么叫阿修罗道?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阿罗汉是什么意思以及什么叫阿修罗道?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 *** 中常说的“阿罗汉”是什么意思
1、 *** 中的“阿罗汉”是指达到一定修行果位的圣者。在梵语中,“阿罗汉”意味着得道者或圣者。它是南传上座部 *** 中追求的更高修行果位。根据原始 *** 的教义,阿罗汉是通过遵循 *** 修行,最终达到涅槃状态的圣人,他们已经解脱了烦恼,受到人们的崇拜和尊敬。
2、阿罗汉也可以被称为罗汉。在巴利语中,“阿罗汉”应该翻译为“ *** 汉”,这是对佛陀的一种尊称,同时也用来指代所有断尽烦恼的人,包括佛陀、独觉佛以及 *** 汉的 *** 们。在佛陀的圣 *** 中, *** 汉是更高的修行阶位。我们所皈依的三宝之一就是佛陀的圣僧团,它由四对或八种出家圣众组成,这四类圣者包括入流、一来、不来和 *** 汉。其中, *** 汉果圣者是更高的一类。
3、在北传 *** 中,阿罗汉的解释有所不同。北传 *** 认为阿罗汉有两种,之一种是指南传四果阿罗汉,即上述的境界。这种境界已经断除了导致六道轮回的见思烦恼,脱离了轮回,进入了四圣法界,不再经历分段生死。第二种是指大阿罗汉,实际上是大乘法中的法云地菩萨,是十地菩萨的第十地,修行境界仅次于 *** 佛果和等觉菩萨。他们已经入了一真法界并见 *** ,断除了六道持有的见思烦恼、四圣法界中的尘沙烦恼,以及四十二品无明中剩余的两品。根据北传 *** 的观点, *** 佛的十大 *** 实际上都是大阿罗汉。
二、 *** 中所说的 :阿罗汉,是什么意思
阿罗汉梵语arhat,巴利语arahant。又作阿卢汉、阿罗诃、阿啰呵、阿黎呵、遏啰曷帝。略称罗汉、啰呵。意译应、应供、应真、杀贼、不生、无生、无学、真人。
Arhat]∶梵语的音译,即得道者、圣者的意思。南传上座部 *** 所理想的更高果位,佛果;也是对断绝了一切嗜好 *** 、解脱了烦恼、受人崇拜敬仰的圣人的一种称呼。又叫罗汉。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音译(Arhat)。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是伟大的佛陀得法 *** 修证更高的果位。
阿罗汉按巴利语应翻译为“ *** 汉”。
“ *** 汉”是对佛陀的尊称,也可以指一切的漏尽者(khinàs *** a,断尽烦恼者),包括诸佛、独觉佛及 *** 汉 *** 。
1.以已远离一切烦恼故为 *** 汉;
4.以有资格受资具等供养故为 *** 汉;
5.以对恶行已无隐秘故故为 *** 汉。(Pr.A.1 Vm.1.125-130)
依巴利论藏(阿毗达摩藏)所说,在“ *** 汉道心”,永断五上分结,已断的五下分结与五上分结,永不再卷土重来。
*** 汉───「 *** 汉」意为杀敌,即 *** 烦恼之意。是否要积极地帮助别人决定于 *** 汉自己的意愿。大多数 *** 汉都很积极地帮助别人,如沙利补答(舍利弗)尊者、马哈摩嘎喇那(大目犍连)尊者。有些 *** 汉则独自住在森林里,没有积极地帮助别人,如安雅衮丹雅(憍陈如)尊者。
然而,即使是不积极帮助别人的 *** 汉也还是带给别人很大的利益:当他们托钵时,供养食物给他们的施主获得非常殊胜的功德。即使像安雅衮丹雅尊者住在森林时并不外出托钵,但是供养他食物的大象与天神都因而得到很殊胜的功德。
另就阿罗汉之种类而论,声闻四果中之阿罗汉,依其根 *** 利钝之差别,可分为六种。
《杂阿毗昙心论》卷五、俱舍论卷二十五等所举,即:
(一)退法阿罗汉,又作退相阿罗汉,指遭遇小恶缘即容易退失所得之果位者。
(二)思法阿罗汉,又作死相阿罗汉,指由于忧惧退失果位而思自害者。
(三) *** 阿罗汉,又作守相阿罗汉,指能守护而不致退失果位者。
(四)安住法阿罗汉,又作住相阿罗汉,指不退亦不进,而安住于果位者。
(五)堪达法阿罗汉,又作可进相阿罗汉,指能迅速精进,而达于不动法者。
(六)不动法阿罗汉,又作不坏相阿罗汉,指永不退失所得之法者。
上述六种阿罗汉中,前五种为钝根者,故得时解脱或时爱心解脱,而后者系属利根者,故得不时解脱或不动心解脱。详言之,须遇善因缘而得入定之解脱,称为时解脱;随时可入定,而无须等待某种特定因缘之解脱,称为不时解脱。
又善护自己所得之阿罗汉果,并解脱烦恼者,称为时爱心解脱;永无烦恼,永不再须解脱烦恼,永远不再由于烦恼而退失果位,称为不动心解脱。此外,不动法阿罗汉以其善根之形成,又分为两种,即:
(一)本来生就不动种 *** 者,称为不退法阿罗汉、不退相阿罗汉。
(二)由精进修行而达不动法者,称为不动法阿罗汉。此二者合上述之五者共为七种阿罗汉。若再加缘觉、佛,则总称九种阿罗汉。
《阿含经》卷三十、《成实论》卷一等所云:其中,藉智慧力以解脱烦恼之阿罗汉,称为智解脱阿罗汉。若得灭尽定,而于心、智慧两方面悉皆解脱之阿罗汉,则称双解脱阿罗汉。此二者再加无疑解脱阿罗汉(在俱解脱中通达一切文义,因而得四无碍解脱者),则成三种阿罗汉果。
三、罗汉是指什么人
1、罗汉是指解脱生死、超越轮回的修行人,与佛、菩萨、缘觉统称为“圣人”。
2、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音译(Arhat)。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在小乘 *** 中,是伟大的佛陀得法 *** 修证更高的果位。
3、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槃(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阿罗汉,即自觉者,在大乘 *** 中罗汉低于佛、菩萨,为第三等,而在上座部 *** 中罗汉则是修行所能达到的更高果位。
4、在中国大乘 *** 寺院中常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在唐代〔法住记〕载,谓伟大的佛陀临涅盘时,嘱付 *** 阿罗汉,自延寿量,常住世间,游化说法,作众生福田,故佛寺丛林里常雕塑罗汉像,供养者众。
5、十八罗汉乃世人于十六罗汉外另加降龙、伏虎二罗汉。而五百罗汉,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时常随教化的 *** 丘众五百阿罗汉,或佛陀涅盘后,结集 *** 经典的五百阿罗汉。
6、五代时高僧贯休 *** ,所绘的十六罗汉像姿态不拘,形骨奇特,胡貌梵相,曲尽其志,为罗汉画像中之名作。
四、罗汉是什么意思
1.罗汉,全称为阿罗汉,是梵文Arhat的音译。这一称号意味着佛陀的 *** 已经更高程度地修证了自己的果位,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被断除。
2.罗汉们已经超越了生死轮回,证入了涅槃境界,并受到了人天的尊敬和供养。在他们的寿命结束之前,他们仍然留在世间,过着简朴的生活,少欲知足,戒德纯净,并随缘教化众生。
3.在中国的寺院中,常常可以看到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的供奉。根据唐代的《法住记》,佛陀在涅槃时,命令 *** 阿罗汉延寿并常住世间,游化说法,成为众生的福田。
4.十八罗汉是在十六罗汉的基础上,增加了降龙和伏虎两位罗汉。而五百罗汉通常指的是佛陀在世时常随他教化的 *** 丘众,或者是佛陀涅槃后,集结 *** 经典的五百阿罗汉。
5.五代时期的高僧贯休 *** 所绘制的十六罗汉像,以其独特的姿态和形骨,以及胡貌梵相,精准地表现了他们的志趣,成为了罗汉画像中的名作。
6.罗汉的形象通常是由艺术家根据 *** 经典之外的个人创意来创作的。他们通常被描绘为剃发为僧的比丘形象,身着僧衣,简朴而清净,姿态各异, *** 自在,反映了现实中清修梵行,智慧安详的高僧德 *** 。
7.根据《法住记》的记载,十六罗汉接受了佛的命令,永远住世守护 *** ,他们分别是:宾头卢跋罗堕阇、迦诺迦伐蹉、迦诺迦跋厘堕阇、苏频陀、诺矩罗、跋陀罗、迦理迦、伐阇罗弗多罗、戍博拦正迦、半托迦、罗怙罗、那伽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荼半托迦。
8.十八罗汉则是在十六罗汉的基础上,增加了达摩多罗尊者和布袋和尚,或者是降龙和伏虎两位尊者。
好了,关于阿罗汉是什么意思和什么叫阿修罗道?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