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华歆怎么读这个问题,诸葛亮评价华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管宁华歆读音是什么
1、管宁华歆拼音:guǎn níng huá xīn。
2、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 *** 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是指用《汉语拼音方案》中规定的字母和拼法拼成一个现代汉语的标准语音即普通话的语音音节。于1955年—1957年文字 *** 时被原中国文字 *** *** 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 *** 会)汉语拼音方案 *** 会研究制定。
3、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 *** 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 *** 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
4、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中华人民 *** 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作汉语拼音。
5、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 *** 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 *** 国 *** (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二、文言文中“华歆”的读音
1、读音:huà xīn。华歆,字子鱼,汉族。平原高唐人(今山东聊城高唐县)。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
2、华歆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与卢植、郑玄、管宁等为同门,又与管宁、邴原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汉灵帝时华歆被举为孝廉,任郎中,因病去官。又被何进征召为尚书郎。后任豫章太守,甚得民心。孙策破刘繇后,华歆举豫章降,被奉为上宾。
3、官渡之战时,被征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又代荀彧为尚书令。曹 *** 讨孙权,以华歆为军师。后为魏王国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拜华歆相国,封安乐乡侯。曹丕代汉建魏,改相国为司徒。魏明帝即位,代钟繇为太尉,晋封博平侯。232年1月30日去世,谥敬侯。
4、华歆深谙为官之道,隐匿君恶,不伐己善;他一诺千金,言出必践;他不贪恋钱物,所得禄赐皆用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余钱;他深有谋略,计无不中。
5、在《三国演义》中,华歆是一个奸贼,势利贪婪,支持曹丕威逼汉献帝退位可谓为虎作伥,助纣为虐,坏事做尽。在京剧脸谱中,华歆的形象也是勾白尖脸,眼角下垂的奸臣嘴脸,而历史记载中对华歆的评价却与我们看到的颇多相左之处。
6、历史上的华歆的确忠义可嘉,而且颇有见识。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以刘备刘氏为汉室正统,将曹氏、司马氏视为篡权之奸佞之辈。
三、华歆简介 历史上曹 *** 手下谋士华歆怎么死的
1、三国华歆简介
华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士,三国时期魏司徒。汉灵帝时举孝廉,任郎中,后因病去官。后何进征召为尚书郎。官渡之战时,曹 *** “表天子征歆”,任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替荀为尚书令。曹 *** 征讨孙权,“表歆为军师”。后任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后,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后改任司徒。魏明帝即位,晋封博平侯。卒谥敬侯。
2、华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士,三国时期魏司徒。汉灵帝时举孝廉,任郎中,后因病去官。后何进征召为尚书郎。官渡之战时,曹 *** “表天子征歆”,任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替荀为尚书令。曹 *** 征讨孙权,“表歆为军师”。后任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后,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后改任司徒。魏明帝即位,晋封博平侯。卒谥敬侯。
3、公元188年(中平五年)五月,冀州刺史王芬欲废灵帝、立合肥侯,邀华歆共议废立。华歆认为王芬难成大事,遂拒绝王芬。事后王芬事败 *** 。华歆举孝廉,任郎中;因病去官。
4、公元 *** 年(中平六年)华歆被任为尚书郎。
5、公元190年(初平元年)董卓 *** 。华歆求为下令,后因病从蓝田到南阳。袁术在南阳,遂收留华歆。华歆劝袁术 *** 董卓,袁术不从。华歆辞袁术,东至徐州,任豫章太守。华歆清廉公正、做事有效率,深受百姓爱戴。
6、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刘繇病卒。刘繇旧部欲奉华歆为主。华歆鉴于自己身为人臣,遂拒绝。
7、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孙策欲取豫章,遣虞翻劝降华歆。华歆自知无力与孙策战,遂降。孙策以上宾礼待华歆。后孙策死。
8、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 *** 假天子之命征华歆回朝。孙权意图将华歆留在江南。华歆道:“将军当奉天子之命,同时可与曹 *** 结好。”孙权遂遣华歆北上。数千人为华歆送行,共赠送数百金。华歆收下礼金,临行前将所收之礼一一奉还。同年,曹 *** 封华歆为议郎、参司空军事。
9、公元204年(建安十九年)华歆奉曹 *** 命收伏皇后玺绶,并鸠杀二皇子。
10、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六月,华歆任御史大夫。
11、公元220年(黄初元年)二月,华歆任相国,被封安乐乡侯。华歆为官清廉,所得俸禄和赏赐多用于接济朋友、亲人、旧故,并为奴仆们安家。同年,华歆任司徒。
12、公元223年(黄初四年)华歆举荐管宁。曹丕征用管宁,管宁不从。
13、公元226年(黄初七年)十二月华歆任太尉,欲让位于管宁。曹睿不允,征管宁为光禄大夫,管宁不从。
14、公元230年(太和四年)六月,曹真伐蜀。同年八月,华歆上书:“出兵浪费人力物力,于民有害,于国无利。况且蜀国地势凶险、易守难攻,太祖、先帝先后 *** ,皆出师不利。”并劝谏:“先留心于治道,以征伐为后事。”时逢大雨,曹真举兵难进。曹睿诏曹真回师。
15、公元231年(太和五年)十二月,华歆病卒。
16、华歆年轻时曾被举为孝廉,东汉恒帝时累官尚书令,后依归曹 *** ,官至太尉。历仕曹 *** 、曹丕、曹比代。华歆是汉魏时期 *** 舞台上比较活跃的人物,作为汉大臣之一的华歆,参与了汉禅位于魏的改朝换代的重大 *** 事件。有一出传统京剧《白逼宫》,说的是曹 *** 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刘协幽居深宫,皇位不保,乃与伏后商议,草就血诏,嘱其父密图汉贼,曹 *** 获悉,带剑入宫,杖毙伏后,毒杀其子。这出戏川剧的名称叫《血带诏》,而湘剧的名称直接就叫《华歆逼宫》。剧中曹 *** 派华歆“勒兵入宫”,华歆“坏户发壁,牵后出”,他进宫收捕伏后并将她毒死,还把她所生的两个小皇子 *** ,皇后兄弟及亲族死者甚多。剧中的华歆好一副奸佞小人形象。
17、作为戏剧人物的华歆还出现在京剧《受禅台》(又名《献帝让位》)中,剧中的汉献帝刘协,挂白须,着素衣、手捧玉玺,满怀丧国之痛,唱腔凄惨;太尉华歆,金冠玉带,翎羽高挑,按剑逼帝,挥来使去,又是一副奸臣模样。
18、历代对华歆的 *** 守、德行均有不同看法。有不少人因他参与禅位事件,认定他就是个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的奸臣。其实,华歆“逼帝禅位”只停留在戏曲、小说之中,史书并无确切记载,《三国演义》中有“华歆诌事魏,故草次诏,威逼献帝降之”的段落,很明显华歆的舞台形象是根据小说加工塑造的。文人笔记《世说新语》也以华歆故事佐证他德行卑污:“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管宁瞧不起华歆贪慕荣华,以此印证华歆 *** 守不如管宁。
19、在正史记载中,华歆却甚有清名。《三国志・华歆传》记载:华歆做高唐吏时,“议论持平,语不毁人”;他出任豫章太守时“为政清静不烦,吏民感爱之”。《三国志》还特别谈到:华歆在曹丕受汉禅时,并非气焰嚣张,实是面有忧色,曹丕很不满意,问尚书陈群:“我应天受禅,文武群臣加官进爵,人人莫不欢喜,唯华歆和你不悦,这是何故?”陈群答曰:“我和华歆都是汉朝旧臣,若真像大家一样兴高采烈,得意忘形,或许还会引起你的憎恶吧。”曹丕听了,遂打消疑虑。王沈著《魏书》说,华歆“ *** 周密,举动谨慎”。陈寿在《三国志》中也称道华歆“ *** 德素”,为“一时之俊伟”。裴松之则赞誉华歆“积德居顺,其智可及也”,还评价他“事上以忠,济下以仁”。史书中还特别提到华歆“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居三公之位的华歆,家庭生活非常简朴当是事实。华歆 *** 伏皇后事,见之于《后汉书・献帝伏皇后传》。站在汉献帝角度观察,华歆是揎袖犯上的 *** ,罪不容诛。站在曹 *** 的角度看,华歆敢顶住压力直蹈龙潭,忠实有靠。站在今人的角度看, *** *** 中的宫廷斗争,历来都是血淋淋的,奉命行事而已,无所谓罪孽或忠勇对于戏剧、小说将华歆塑造成奸臣模样,当与“汉为正统”以及“尊刘抑曹”的传统历史观念有关。
OK,关于华歆怎么读和诸葛亮评价华歆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