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疏财的意思的一些知识点,和疏财仗义是什么意思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疏财重义的成语解释,疏财重义是什么意思
旧事重提、卷土重来、轻死重气、轻财重士、兼官重绂、恩有重报、无所重轻、老调重谈、轻死重义、日月重光、破镜重合、高位重禄、百舍重趼、叠矩重规、如释重负、居不重茵、尊师重道、轻生重义、深仇重怨、敬贤重士、朽骨重肉、心腹重患、破镜重圆、疏财重义、轻怜重惜、食不重肉、安土重居、轻身重义沉谋重虑
二、疏字是什么意思
1、(2)去掉阻塞使通畅:~导。~通。~浚。~解(ji?)。
2、(4)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密。~松。~朗。~旷。~阔。~落(lu?)。稀~。天网恢恢,~而不漏。
3、(5)不亲密,关系远的:亲~。~远。
4、(11)分条说明的文字:上~(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奏~。注~(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
5、(12)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
6、(14)郑码:XIZN,U:758F,GBK:CAE8
7、(15)笔画数:12,部首:疋,笔顺编号:521214154325
8、--------------------------------------------------------------------------------
9、(1)(会意。“疋”有通的意思。本义:疏导,开通)
10、疏,通也。——《说文》。疋者,破包足动也。孕则塞,生则通。因转注为开通分远之谊,俗字作疎,故汉疏广之后,隐其半为束氏。
11、疏为川谷,以导其气。——《国语·周语》。注:“通也。”
12、禹疏九河。——《孟子·滕文公上》
13、疏为川渎、沟洫、陂池。——《柳宗元《天说》
14、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禹疏沟洫,随山浚川。——《史记·河渠书赞》
15、(3)又如:疏决(疏浚;开通);疏漏(漏水);疏源(疏通水源);疏瀹(疏浚,疏通);疏辟(疏通开浚);疏涤(疏浚清理;疏通清除);疏治(疏通治理);疏凿(打通阻塞,使流畅无阻)
16、知伯围襄子于晋阳,襄子疏队而击之,大败知伯。——《淮南子·道应》
17、疏石兰兮为芳。——屈原《湘夫人》
18、(5)又如:疏分(犹瓜分);疏析(分开;隔开);疏索(分散;离散);疏逸(散失);疏越(疏散)
19、疏爵分禄以褒贤。——《盐铁论·毁学》
20、(7)又如:疏封(分封。帝王把土地或爵位分赐给臣子);疏爵(分封爵位)
21、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国语·楚语》
22、(9)又如:疏决(清除积滞、疏通管道);疏整(疏理整顿);疏瀹(洗涤沐浴);疏林(修剪林木的枝条);疏剔(清理剔除)
23、赵主父令工施钓梯而缘播吾,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4、(11)又如:疏玉(玉雕绘饰);疏柱(刻镂彩画的柱子);疏镂(雕刻)
25、(12)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 [record]
26、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聊斋志异·促织》
27、(13)又如:疏名(分别署名);疏举(逐条列举);疏记(分条记载);疏条(逐条陈述)
28、(14)疏忽;粗疏 [neglect;slack;be inattentive]
29、有疏,则为强国制也。——《韩非子·五蠹》
30、(15)又如:疏懒(散漫;疏忽);疏略(疏忽大意);疏虞(疏忽;差错);疏防(疏于防备);疏遗(疏忽遗漏);疏懒(松懈;懈怠);疏简(散慢,随便);疏庸(疏懒;懒散);疏惰(疏懒;懒散)
31、不能诵疏与注,一切弃之。——柳冕《与权德舆书》
32、《庄子义疏》八卷。——《隋书·经籍志》
33、恐不可户说,辄以是疏先焉。——明·徐光启《甘薯疏序》
34、(17)疏远,不亲近 [distant;not inti *** te]。亦指离间,使疏远
35、疏屈平而信上夫大夫,令严子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6、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心异也。——《韩非子·五蠹》
37、(18)又如:疏慢(疏远而怠慢);疏阔(疏远);疏异(新鲜别致之意);疏落(疏远;冷落);疏木(疏远);疏外(疏远见外);疏斥(疏远排斥)
38、--------------------------------------------------------------------------------
39、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40、以疏为美,密则无态。——龚自珍《病梅馆记》
41、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42、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清·林觉民《与妻书》
43、(2)又如:疏阔(远离;不在一起);疏少(稀少);疏微(稀少);疏班(稀疏地布列);疏细(稀疏而纤细);疏网(稀疏的网。喻宽大的法律)
44、其于计疏矣。——《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45、(4)又如:疏野(粗略草率);疏卤(粗疏轻率);疏悟(粗疏不顺人情);疏庸(粗疏平庸);疏率(粗疏轻率;粗略草率);疏傲(粗疏傲慢);疏愚(粗疏笨拙)
46、(5)粗糙。亦指糙米 [coarse;rough;crude]
47、彼疏斯粺,胡不自替?——《诗·大雅·召旻》
48、(6)又如:疏水箪瓢(粗糙的饮食,简陋的食具);疏茹(泛指粗食);疏食(粗粝的饭食,糙米饭);疏薄(粗糙简单的饭食);疏条(粗壮的枝条)
49、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孟子》
50、(8)又如:疏豁(疏阔。久别);疏旷(远离;远隔);疏逖(指荒远之地)
51、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52、(10)又如:疏内(迂阔而木讷);疏介(迂阔耿介);疏涩(迂阔拘谨);疏凝(迂阔固执)疏野(旷野);疏豁(开阔;敝亮);疏妄(虚妄不实);疏网(虚妄不实)
53、(1)远亲。泛指关系疏远的人 [distant relative]
54、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韩非子·五蠹》
55、(2)又如:疏房(即远族,远房);疏宗(远房宗族);疏客(关系疏远的客人);疏丧(关系疏远者或远宗、远亲的丧事);疏属(远宗;旁系亲属);疏从(指堂房亲属);疏族(远族;远亲)
56、(3)奏章。亦指上奏章 [memorandum to the emperor]
57、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明史·海瑞传》
58、(4)又如:疏封(奏疏;奏章);疏草(即疏稿。奏章的草稿);疏直(上疏直陈);疏奏(臣下向帝王上本进言);疏陈(上疏陈述)
59、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思念之苦)。——曹丕《与吴质书》
60、(6)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祈祷文 [words]
61、今日是员外生辰,小道送疏在此。——《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62、(7)又如:疏头(旧时向 *** 神祈福的祝文)
63、(8)旧时募化用的簿册 [book]。如:疏引(旧时募捐簿前的简短的说明文字);疏簿(僧道化缘的本子)
*** 、--------------------------------------------------------------------------------
65、 [be generous in aiding needy people]讲义气,拿出钱来帮助别人
66、 [di *** *** se money in public cause]散财给人,看重义气。指慷慨解囊,扶危济困
67、(1) [sparse and thin]∶稀疏;不浓密
68、由于志趣不同,他俩的关系渐渐疏淡了
69、(2)使淤塞的水流或阻塞的道路畅通
70、(1) [self-indulgent]∶任 *** 而为,不检点
71、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杜甫《狂夫》
72、(2) [unconventional]∶指文章不受常格拘束
73、 [carelessness;overlook]粗心大意
74、 [neglectful]经常不集中注意力的,粗心的
75、告诉 *** ,手术中万万不可疏忽大意
76、 [asleep at the switch;be negligent of one's duties]不尽责;失职
77、 [prune off]把树上生长过密的或不需要的枝条剪掉
78、 [dredge and deepen]疏通淤塞的河道、港口
79、 [disperse;deploy]使分散;指使在大面积内疏散开
80、(1) [poorly-conceived]∶粗略;不周密
81、天下初定, *** 疏阔。——《汉书·贾谊传》
82、(2) [distant]∶迂阔;不切合实际
83、(5) [scattered and spacious]∶稀疏宽阔
84、最下层的拱门简单疏阔,是载重的样子。——《威尼斯》
85、(1) [explain]∶阐明义理,分辨事理
86、(2) [distant and close]∶疏远与亲密
87、(3) [loose and solid]∶松散与坚密
88、地有疏密,则不能无差忒。——沈括《梦溪笔谈》
*** 、 [thinning]按照一定的株距去掉过密的植株
90、(1) [disperse]∶把集中的或稠密的分散开
91、(2) [scattered]∶稀疏而分散;疏落
*** 、这一带比较荒凉,只有些疏散的村落
93、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闲汉。—— *** 《社戏》
94、(1) [dredge]∶清除阻塞,使水流或交通畅通
95、(2) [mediate between two parties]∶调解双方的争执;消除相互隔阂
96、(2) [the co *** t is careless so that a criminal escapes punishment]∶旧时法律指因疏忽而致犯人逃脱
97、 [careless and sluggish]疏忽松懈
98、 [stand off]关系、感情不亲近,冷淡
99、-----------------
100、【中医名词】疏①稀疏。引伸为很少。《素问•著至教论》:“雷公曰:臣治疏愈。”②指生疏者,与“亲”相对。《素问•阳明脉解》:“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不欲食。”③疏通。《素问•痹论》:“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痛)。”④粗疏。《灵枢•五变》:“内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⑤“躁”字之误。指脉躁动不安。《灵枢•终始》:“人迎一盛,泻足少阳而补足厥阴,二泻一补,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据《太素》卷十四人迎脉口诊及杨上善注,“疏”当作“躁”。)⑥迟,慢,指脉搏跳动缓慢。《灵枢•根结》:“予之短期者,乍数乍疏也。”⑦疏导,疏通。《素问•至真要大论》:“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⑧(shù)分条陈述。如《素问•疏五过论》。
三、疏是什么意思
疏的意思是本意指清除阻塞,使畅通。引申为分散,又引申指稀,再引申指关系远。人与事的关系远就是生疏、不熟悉,人与人之间关系远就是疏远,距离大就是不细密于是引申为粗疏。疏也指对古书的旧注作进一步解释。
横钩、竖、横、竖、提、点、横、撇折、点、撇、竖、竖弯钩
8.古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
9.训诂术语。比“注”更详细的注解。
疏朗疏通疏远稀疏疏忽疏浚疏理疏弃疏从疏冗表疏二疏疏表两疏疏客疏直
疏而不漏仗义疏财才疏学浅百密一疏却客疏士志大才疏枝叶扶疏亲疏贵 *** 地生疏
外亲内疏暗香疏影朗目疏眉朱弦疏越疏亲慢友禁网疏阔稀稀疏疏学疏才浅疏不间亲
1.台上报告有气无力,台下掌声稀稀疏疏。
四、仗义疏财是什么意思
仗义疏财里的疏是什么意思的意思是什么
【读音】:zhàng yì shū cái
【解释】:仗义:讲义气;疏财:分散家财。旧指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
【出自】:元·无名氏《来生债》第四折:“则为我救困扶危,疏财仗义,都做了注福消愆。”
【示例】:自己只是在家中广行善事,~。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仗义疏财是一个成语,指人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出自元代无名氏《来生债》:“则为我救困扶危,疏财仗义,都做了注福消愆。”
释义仗义:讲义气;疏财:分散家财。旧指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
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第四折:“则为我救困扶危,疏财供义,都做了注福消愆。”
仗义,动词词汇,指主持正义;谓讲义气。东北方言中意为理直气壮,有“嚣张”的意思。
3、东北方言,意为理直气壮,有“嚣张”的意思。
4、形容一个人对朋友很够意思(如仗义疏财)。
3、东北方言,意为理直气壮,有“嚣张”的意思。
4、形容一个人对朋友很够意思(如仗义疏财)。
2.他们这么不仗义,我们也就别客气了!
《汉书·贾谊传》:“顾行而忘利,守节而仗义,故可以托不御之权,可以寄六尺之孤。”唐李德裕《荐处士李源表》:“自天寳之后,俗尚浮华,士罕仗义,人怀苟免。”《明史·程启充传》:“帝曰:‘守仁一闻宸濠变,仗义兴兵,戡定大难,特加封爵,以酬大功,不必更议。’”
沈从文《泥涂》:“这个人做事真是特别仗义热心!”
张之路《羚羊木雕》:“万芳是一个多么仗义的 *** 。”
3、东北方言,意为理直气壮,有“嚣张”的意思
4、形容一个人对朋友很够意思(如仗义疏财)
仗义疏财归水泊,下一句是什么呢?
仗义疏财归水泊, *** 雪恨上梁山。堂堂一卷奇文字,留给后人仔细看。
五、疏财仗义是什么意思
1、“疏财仗义”是一个成语,指的是慷慨解囊,捐献财物去帮助别人,或者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去维护正义。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勇于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2、“疏财”指的是慷慨解囊,捐献财物。在古代,一些富豪人家会把自己多余的财物捐献给寺庙或者 *** ,这种行为被称为“疏财”。在现代,人们也可以用自己多余的财物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种慈善行为也被称为“疏财”。
3、“仗义”指的是挺身而出,维护正义。在古代,一些勇士或者侠客会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去维护社会的正义,这种行为被称为“仗义”。在现代,人们也可以用自己的勇气和正义之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种正义行为也被称为“仗义”。
六、仗义疏财意思是什么
仗义疏财的意思是指为人正义豪爽,乐于帮助他人,并且愿意为此付出自己的财物。
仗义疏财是一种传统美德,其中“仗义”表示为人正直,言行一致;“疏财”则表示乐于舍得财物,愿意为朋友或正义事业花钱。这一词组体现了一种高尚的品质,即不仅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还重视物质上的支持与帮助。
1.仗义:这个词汇中的“仗义”指的是坚持正义,勇于帮助他人。它体现了一种强烈的道德责任感,要求人们在面对不公时能够挺身而出,为弱者发声。
2.疏财:“疏财”意味着不吝啬财物,愿意为了正义事业或帮助他人而付出自己的财产或金钱。这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体现了个人对物质与情感的取舍态度。
3.结合解释:当“仗义”与“疏财”结合时,形容的是那些为人正直、豪爽大方,愿意为了他人或正义事业牺牲自己财物的人。这种行为常常被人们所敬佩和称赞。
这一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文化和道德观念。在古代社会中,人们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道义关系。仗义疏财的行为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质,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精神。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传承和弘扬,至今仍然被人们所推崇。
在现代社会中,仗义疏财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互相帮助,共同度过难关。同时,它也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不要忘记了精神层面的支持与帮助。那些乐于助人、慷慨解囊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七、仗义疏财的疏是什么意思
1、仗义疏财:旧指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仗义:讲义气;疏财:分散家财。仗义疏财是一个成语,指人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出自元代无名氏《来生债》:“则为我救困扶危,疏财仗义,都做了注福消愆。”
2、近义词:慷慨解囊、博施济众、乐善好施。反义词:一毛不拔、见利忘义。
3、在战国中期的 *** 舞台上,齐国孟尝君是一位 *** 风云的人物,他不但对列国政局颇有影响,而且因“仗义疏财”享誉后世,成为绿林豪杰们崇拜的“偶像”,如《隋唐演义》中就说秦琼“孝母似专著,交友赛孟尝”,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4、在 *** 传中,有3个好汉最仗义疏财。
5、之一是宋江。山东及时雨宋公明誉满 *** ,平生仗义疏财,扶危济困, *** 上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多有慕名投奔者,都能帮你解除困境,如你所愿。因此,梁山自有宋江,名声大振,众望所归,天下好汉,趋之若鹜。
6、第二是柴进。大周皇族后裔,专爱结交天下英雄好汉,尤其是接济穷途末路之人。视金钱如粪土,视仁义如生命。曾窝藏不少罪犯,又不怕担责。
7、第三石秀。石秀一救杨雄,二救时迁,三救卢俊义,义无返顾,生死度外,可谓仗义之至。
OK,关于疏财的意思和疏财仗义是什么意思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